首页 > 头条 >

供应链浪潮下企业挑战重重!数字化与抱团出海成关键破题

发布时间:2023-08-17 15:12:07来源:本站原创

当前,多重因素影响着全球价值链的调整与重构,建立更具韧性和响应速度的供应链,是企业赢得全球竞争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企业应该如何优化自身的供应链网络、资源和流程,才能更有效地提升竞争力?

8月16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主办第三届智荟中欧•北京论坛,聚焦“全球价值链调整:新机遇、新挑战”开展研讨。在首场圆桌论坛上,奇瑞汽车、联想、金风科技等多家企业高管共同探讨如何在不确定环境中进行全球供应链布局。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运营及供应链管理学教授、副教务长赵先德在主持论坛时强调,未来供应链的两个制高点是“快速响应”以及“低碳和可持续”。

出口业务快速增长为车企供应链管理带来新挑战

对于不确定环境中的全球供应链布局,多位高管都提及,目前企业发展面临着机遇与挑战。

来自奇瑞汽车的中欧校友蔡长锋介绍,奇瑞成立于1997年,从2002年开始进入国际化进程,目前在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产品。今年前7月,奇瑞销量超过了89万台,较去年同比增长了47%,其中出口所占比例快速增长。但另一方面这也给企业布局全球化的供应链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课题。

“今年的汽车行业其实特别卷,但是我想告诉大家,其实中国汽车供应链更加卷,这不仅体现在量的快速增长,而且体现在一些新的业态变化上。”蔡长锋表示,中国汽车行业主要有三个新特征,第一个就是新能源化,第二个是汽车出海,第三个是自动驾驶、智能互联等。

而且,大量“新玩家”跨行涌入这个领域,包括主机厂、零部件供应商、互联网企业等,这导致整个中国汽车供应链异常复杂,“打法和以前完全不一样”。此外,供应链的品种也和以前不同,以前做油车时核心是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现在需要三电——电池、电机和电控,还有自动驾驶等带来的大量软件供应等。他认为,新一轮汽车发展过程当中,汽车供应链会改变全球合作的格局。

蔡长锋介绍,如今奇瑞对所有的上下游生态的供应链企业进行协同和垂直整合,甚至组建合资公司,联合开发、信息共享、战略互信、风险共担,对关键零部件则“亲自下场”,更利用数字技术推动供应链网络的新型互动。不仅如此,奇瑞还将布局8个全球供应链基地。“以前建海外的基地更多考虑的是成本、效率、物流,但是现在更多考虑国际的竞争、产业的格局、区域的发展甚至整个产品生态和产品的迭代,如何有利于企业在将来的产品竞争和合作。”此外,他还观察到,汽车厂家互相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多,自主品牌之间信息与资源的共享变多,也出现了抱团出海的趋势。

数字化应在全球布局中发挥核心作用

联想集团全球供应链首席转型官、联晟智达总经理、中欧校友徐赫表示,在企业的国际化布局和国际化供应链建设中,数字化应该发挥核心作用。因为提到供应链中断,除了物理意义上的中断,企业更担心的其实是对于数字化网络的中断:运作没有可视性、可控性,缺少决策判断的量化基础。

基于过去二十多年的全球化运营,联想已经在全球供应链战略咨询、数字化网络建设以及业务外包等服务体系建立了核心的产品与运作优势,并通过联晟智达这一战略平台进行对外赋能业务。基于联想创投以及联想全球供应链的协同赋能,可以帮助更多企业通过产业布局、技术合作、资本运作等方面进入联想产业链和更多国际化产业链当中。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运营及供应链管理学教授、副教务长赵先德在论坛上强调,未来供应链的两个制高点是“快速响应”以及“低碳和可持续”。要做好这两点,必须要有数字化技术和大数据的支持。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实现不同环节的流程连通、资源整合和决策优化,一方面更快速准确地洞察和响应消费者需求,另一方面也能把碳排放算得更清楚,通过上下游协同创新把碳排放降下来。这将有助于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向更高端跃升。

金风科技就正在向这两个“制高点”攀升。这家中国最早生产风机制造的企业之一,到目前为止有超过100GW、4.7万台风机在全球6大洲38个国家运行。金风科技副总裁、董事会秘书、中欧校友马金儒表示,公司从2016年就开始建立自己的碳核算管理的体系,运用数字化技术建立可视的、清晰的碳账户管理系统,统计、计算和展示每个组织主体的用电负荷、能源结构、资源和能源使用情况、废弃物的排放等,从而计算各家的碳及其他的资源消耗和碳排放情况。

基于此,他们还开展了多项低碳绿色发展的创新和管理。包括建立产品碳足迹模型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核算。比如2020年对两款风机、2022年对三款风机从原材料的使用、生产、运营、运输到发电、回收利用等整个过程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核算,并不断优化设计和使用新材料,促进其风电碳排放降低到6克左右,低于风电平均值排放的一半。而火电整个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每度电是800多克,光伏是20-30克。

“我们也和来自全球不同地区的电力公司、风电太阳能合作伙伴、行业协会等共同发起设立了全球能源联盟,来共同影响和倡议绿色低碳发展,应对气候变化”,马金儒表示。

(责编: xuehui)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