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惊心动魄!野马竟成濒危动物!我国仅剩700匹,却居世界首位!真相令人心碎!

发布时间:2023-08-03 13:08:18来源:本站原创

马,可谓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动物了。在电视剧中,古装剧里的大侠骑着马策马飞腾;而在生活中马则是为人们驮物的好帮手,甚至在某些独特的景点,骑马还是经典的旅游项目。可是,你知道吗,就这个已经被人类驯化,似乎随处可见的动物,其实正在成为濒危的保护动物!

野马非马?

马科其实是一个非常大的属种范畴,包括了我们所熟悉的马、驴和斑马等动物。而其中正濒临灭绝的正是野马。我国是全世界拥有野马数量最多的国家,足有700多匹。

野马是野生的马吗?某种程度上这种说法也不算错。野马是指没有经过人类驯化来提供肉制品、奶制品,也不需要担任载具、供人骑乘的马,在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指经过驯养之后的家养马由于这一种类在减少,所以它们会被放归到野外,经过在野外的多代繁衍之后形成比较庞大的马群。而这一类的马群脾性比起家养的马来会更加的“烈”,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烈马”,已经不再适合人类作为载具或者交通工具。

第二类则是指欧洲野马,又名泰班野马。这是专指主要生活在欧亚大陆的一种野马亚种,据说是家马的祖先,但生活在野外的泰班野马早在1876年就已经灭绝,而世界上最后一匹人工饲养的泰班野马也在1909年死在了乌克兰的动物园内。至今,泰班野马已经完全绝迹。

而第三类也正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主角——普氏野马。

普氏野马,其实最开始的时候是叫做蒙古野马或者准噶尔野马。因为它是在泰班野马在全球范围内都被确认灭绝之后,俄罗斯的探险家在我国新疆准噶尔盆地地区发现的,后经确认,这种马的原产地正是准噶尔和蒙古,所以正有此名。

而普氏野马学名的普,也正是因为当初发现它的那位探险家叫做普热瓦尔斯基。

很多人一直将普氏野马视作是“真正的野马”——即这个马种在历史上从未被人类所驯服家养过,得以始终保持着最初的原始基因:普氏野马的毛色比较单一,基本主体都是棕黄色和腹部是黄白色,外形上不如家马的花纹复杂;野马的腿要短且粗壮一些,整体看起来要比家马矮小一些,但是体型极为壮硕,非常擅长跑步,且彪悍,即使是对上狼群也能镇静应敌;而且普氏野马特别耐渴、耐干旱,可以三天才喝一次水……也正是因此,这样纯正的野马血统自然珍贵又稀少。

截止到2023年,中国的普氏野马数量仅为700匹左右。这个数量具体来说有多稀少呢?和普氏野马一样被列为一级一等保护动物的雪豹,我国境内虽少,但也有5000只左右;朱鹮也建立了野外种群,在我国实现了4400只的数量规模;更别提藏羚羊等国家一级三等保护动物,在我国的生态保护下,目前已经增加到了30万只左右。

与以上种种相比,刚刚突破700大关的普氏野马显得格外珍稀。

二、野马的艰难境地

【1】普氏野马为何濒临灭绝?

·大规模捕猎

普氏野马的生存环境一直以来都很艰难,尤其是一直面临着人类的捕杀。自从在1879年被当时还是沙俄的俄罗斯籍探险家、军官普热瓦尔斯基在新疆发现后,就多了无数的境外“科学家”和“探险家”对其虎视眈眈,希望能捕获一定的马匹,采集标本。

不说其他的,就光这个叫做普热瓦尔斯基的,一个人就先后三次领着一大群人“溜”到了我国的准噶尔盆地奇台到巴里坤一带。

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除了离得最近的俄国以外,离得远一些的法国、德国等国的探险队也大老远地跑来中国进行明为探险,实则猎杀普氏野马的活动。其中,1890年,德国人格里格尔就在新疆的准噶尔盆地偷猎走了52匹普氏野马的幼驹,运回去之后只有28匹存活,13匹孕育了后代。

这样大肆地捕捉导致的唯一后果就是,普氏野马的分布区域在急剧缩小,消亡速度飞速加快。

1957年,中国曾经在甘肃肃北县的野马泉附近捕获到过一只普氏野马;然后是1969年有人说在曾经的发现地新疆的准噶尔盆地发现了一支8匹野马组成的马群。

除了这几次有着较明确证据的发现以外,此后人们声称自己见到的几乎都是长得像野马的野驴而已。而我们隔壁的蒙古国则是更惨,自1947年捕捉到过一只野马后再无所获,只好在60年代宣布野马已灭绝。

蒙古的前车之鉴警醒了我们,于是自70年代以后,中国科学院、新疆大学等多家单位曾单独或联合地安排了科考队深入到曾经发现过普氏野马的天山东北部到蒙古戈壁一带,包括准噶尔、乌伦河等地区。但很可惜的是,这么多次的考察中大家都并未发现它们的踪迹,最终宣布普氏野马的状态为“野外灭绝”。

·自然条件恶劣

人类的大规模猎杀和捕捉必然是导致普氏野马的数量锐减的主要原因,而同时,不可忽视的就是除了人为因素外,野马生存环境的艰难本身也是非常导致这一不幸结果的客观因素。

根据发现野马的几个地方,我们可以看出,普氏野马大多生活在荒漠戈壁环境。这些地方的条件不论是对人还是对动物都十分艰苦,缺食少水,生活在这里真的是艰难讨生活。或许这也正是普氏野马更为耐旱和耐渴的原因吧。

除了食物和水源的不足,沙漠戈壁里的气温也是影响野马生存和繁殖的重大因素。因为沙漠和戈壁的日夜温差极大,夜间温度低,甚至还会时有暴风雪,而普氏野马的生活习性正是喜欢在夜间活动,这无疑是为幼驹的生存加大了难度。毕竟,成年野马在遭遇风雪时,没有食物都只能自己刨雪下掩盖的枯草和苔藓作食物,吃雪来解渴。

当然,要考虑幼驹生存的前提是有幼驹出生,但普氏野马的繁衍现状十分严峻。首先,普氏野马本身自己是排斥“近亲交配”的,这种野马通常以两种群体形式在野外生存——公马群和家族群。顾名思义,公马群只有公马,而家族群则更像我国古代的“一夫一妻多妾制度”,一头公马领着一群母马和孩子们一起生活。而一旦,孩子们长大到发情期以后,就被家长赶出家去,加入新的公马群或者家族群。这样确实避免了近亲衰退、遗传漂变等疾病的出现,但也减少了野马的数量。

而且更关键的是,当家族群里的“一家之主”通过优胜劣汰的方式进行更替之后,新的“家主”公马是不会抚养母马们肚子里“前任”的孩子的,它们似乎也重视自己的亲生血缘和拥有占有欲,别说抚养幼驹了,它们还会直接在母马生下幼驹后强行进行“人工夭折”,连活下来的机会都不给。这也正是导致普氏野马的繁衍率偏低的原因。

最后,普氏野马的母马怀孕期实在太长了,基础都是在307到348天之间,几乎快有一年之长了。本身普氏野马的后代死亡率就很高,如今再加上繁殖周期长、繁殖能力低,种群的繁殖速度根本就更跟不上了。

【2】中国如何挽救普氏野马?

到了1985年,全世界所有拥有普氏野马的112个国家和地区中,总共存活的野马只剩下了700多匹,而且大多还都是圈养和栏养,非野生的。这些普氏野马都是曾经从中国被偷走的13匹幼驹的后代。

那作为普氏野马的原产地之一,我们自然也不想步上蒙古国的“灭绝”后尘,于是,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证普氏野马的健康繁殖和生活。我国先是从英国、美国、德国等多个国家引回了18匹普氏野马,随后又从德国引入了6匹公马,放入我国专门在准噶尔盆地修建的占地9000亩的野马饲养繁殖中心,正式开始了人工饲育的保护恢复工作。

人工饲养普氏野马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呢?夏天要给马消暑,那就把西瓜拌进麸皮饲料里给野马加餐;冬天温度太低粪便和水槽会冻上,所以工作人员要定时守着出来敲碎清理冰碴子。一旦到了母马生产的时候,那马匹“产房”门口是守满了工程师和饲养员。

虽然最开始是人工圈养,但工作人员们也深知普氏野马只有生活在野外才是真正的野马,所以当野马度过最初的适应阶段后,工作人员们开始为野马们放归野外做准备,比如把他们放到野放点的大围栏里练习适应野外环境。

即使是放归野外,但不代表完全任由它们自生自灭。当冬季食物极度短缺时,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们会提供人工投喂;而当夏季极度炎热缺水时,大家也会提供安全可靠的人工水源。

近30年里,从圈养——半放养——放养这样的一个阶段下来,我国如今的新疆和甘肃两地普氏野马数量已经达到了700的数据。而其中,从2001年研究中心首次放归了28匹普氏野马起,此后又陆续放归了近20次,直到2019年,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的普氏野马已经繁育到了第六代,累计数量达到了703,完全放归的野马足有217匹。

它们的祖先曾在这里栖息,它们也于多年后在这里诞生、成长,然后奔向更广阔的自然。

八竿子打不着的野生动物,也和人类生态有关系?

“保护野生动物就是在保护生态环境,是在保护我们自己”这样的话我们司空见惯,似乎感觉每年不叨叨两遍“物种在灭绝”,大家都觉得不太符合现在的世界环保趋势了。

这是因为大家并没有真正地察觉到动物灭绝对人类,对我们自己的影响,它是无声地、悄然地,改变着一切。

生物圈之所以被称为是一个圈,就是因为所有物种都是相互影响的,任何一个物种的消亡,都会影响到其他物种的存在,人类也不例外,所谓的蝴蝶效应就是如此。这也正是我们要维护生物多样性,要保护普氏野马这种看似跟人类八竿子打不着关系的生物的原因。

举个更直白的例子来说,就是河马。大家或许觉得,河马与人类的关系可能就是动物园里观赏与被观赏的关系了。可是你知道吗,如果地球上没有了河马,那地球上的渔业也会大幅减少。一头河马一晚上可以吃40千克的草,这些草在它的肚子里消化后会被作为粪便排泄道它栖息的湖里。

河马的粪便富含碳、磷、氮等营养物,能够促进浮游生物、藻类和细菌的生长,为河水里生活的生物都带来营养成分。当然,河水获得营养成分的渠道不是唯一的,但河马的粪便绝对是其中的最大头。

一旦河马出现物种消亡,那从浮游生物、到藻类到水体、再到鱼类和渔业,最终受到影响的依旧是我们人类。

其实,河马、普氏野马、包括国内数量少到不足一只手就能数过来的云豹等等这些——因为与人类关系不够“密切”的动物的保护与恢复,都是必要且有意义的。

保护这些属于旗舰种的动物种群已经不仅仅是保护它们了,同时也是保护以其为中心所建立的保护区:比如,保护普氏野马那就要维护好它们生存的准噶尔盆地环境;保护滇金丝猴那就要维护好松萝生长的环境……

2018年,台湾的最后一只云豹去世,中国仅有的云豹只剩下了留在重庆杨家坪动物园的两只雌性。70年代,中国迫不得已宣布了普氏野马的野外灭绝,此后想方设法引回马群资源进行繁殖……

如果我们当时要是不采取任何措施,云豹的今天或许就是普氏野马的明天。而其他更多的生物,则是连明天都无法拥有。

(责编: xuehui)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