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 > 百科 >

揭秘国家“印钱”现象:解析股市、楼市不涨背后的真正原因

发布时间:2023-10-28 08:27:02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全文阅读

这两年“印钱”这个词语出现的频率应该是相当高的,因为疫情,这两年可以说全世界都在疯狂的“印钱”,当然咱们国家也不例外。

然而,就像我们感受到的那样,国家在“印钱”,而我们大部分人赚钱却越来越难了,手里的钱也越来越少了,楼市、股市也没有暴涨,实体经济也不见变好。

那么印的钱到底都去哪里了呢?

这个话题在互联网上非常火,我个人也非常好奇,于是我看了许多大V的视频和文章,累计不下50篇,但是没有一个博主能给我答案的,所以还是自己动手解决吧。

当然,这里并不是说这些博主解释的不好,只是他们太专业了,而我又太小白了,我和他们存在知识的鸿沟,所以很难理解他们的讲解。

如果你也和我一样,那么这篇文章可以完全带你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极致的反差——国家印钱,而我们却都缺钱。

图源:新华网

其实,这个问题一句话就能回答,就是钱都在银行里根本“印”不出来。但是你要了解为什么会这样的话,那就必须去了解国家到底是如何“印钱”的。

在进入主题之前,我这里必须先提一下,“印钱”并不是什么坏事,它是拯救经济的有效方式,经济下行的时候,大部分国家都会通过这种方式来刺激经济。

国家印钱到底是怎么印的?

无论你是否了解经济,你一定或多或少都听说过,“印钱”那是国家央行才有的权利,但实际上国家央行印的钱只是很少一部分,而且央行印的钱大部分都不会和你有直接交集,且占所有货币形式的比例也很小,真正市面上流通的数字货币,其实是商业银行“印”出来的。

当然,这里的印钱并不是真的把钱印出来,对于现在全球大部分国家的金融体系而言,其“印钱”的方式都是通过放贷。

我这篇文章尽量不用专业名词,但为了能够更好的了解银行的“印钱”方式,现在有三个名词需要了解,就是现代金融体系中货币的三种形式,分别是实体央行货币,准备金,以及商业银行货币,这三种构成了我们所有的钱。

其中,实体央行货币就是我们各种面额的现钞,它只有央行能够发行,而准备金主要是在各银行间流通的货币,它的本质就是央行发行的电子货币。

很多人理解的印钱可能就是央行印出足够现钞(实体央行货币),但其实央行很少会印现钞,它要印更多的也是印准备金,因为现钞现在的作用确实小了。

在所有货币形式中,占绝对大头——可能超过90%的部分就是商业银行货币,这些钱和我们息息相关,但它是由商业银行创造或者“印”出来的。

央行发行的钱——实体货币和准备金基本都是和商业银行有关的,它正是通过这两种货币形式来控制每一家商业银行具体能“印”出多少钱(商业银行货币)。

真正的印钱当然只有央行可以,商业银行不是直接印钱,它们所谓的“印钱”其实就是放贷。

当你向银行贷款一笔的时候,它其实会在自己的资产和负责账单上同时记录上一笔钱,这样它的账单才是平的,这个时候钱就这样创造出一笔,或者说市面上流通的钱就会多出一笔,这笔钱就是商业银行货币,是通过贷款出现的。

很多人理解的放贷应该是银行拿储户的钱(这个钱是央行货币)去借给另外的客户,其实我们的货币和实体等价物——比如黄金挂钩的时候,银行确实只能这样处理贷款,只能这样赚利差。

但是,现在全球的大部分货币只是一个承诺或者一个信用,它由国家背书,承诺的东西就是你能拿着银行给的这个数字或者钞票去购买相应的实体等价物。

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通过放贷来印钱就会变得更加可控(我不太清楚用什么词来形容,但“可控”是不错的一个)。

当货币真的和某种实体等价物挂钩的时候,它其实很难受到央行的监管和控制,这就是为什么美元要和黄金脱钩的主要原因之一。

看到这里,你可能还会好奇,商业银行这样随便“印钱”难道不会出问题吗?

这就要说到央行如何控制“印钱”了,在世界范围内大部分国家的央行基本都是一样的,最主要方式就是通过准备金率(又来一个重要名词)来确定一家银行具体能放贷多少,或者说“印”多少钱。

所谓准备金率,就是指商业银行的所有货币中(包括它的现金、商业银行货币、准备金)准备金的比例,它是为了确保银行有足够的央行货币来执行储户兑钱的。

当商业银行每放贷出一笔的时候,它的资产——商业银行货币就会增加一笔,这时候它相应的准备金率就会下降,央行正是通过确定一个金融机构最低准备金率来确定商业银行具体能贷款多少的。

我们平时听到的降准就是指准备金率下调,降准就意味着银行可以放贷更多了,所以有时候降准被直接喊做国家“放水”。

由于降准之后,银行就能够放贷出更多钱了,所以伴随降准出现的政策就是降息,因为银行这时候要刺激你去贷款。

我这里查到,今年9月15日央行再次下调了准备金率之后,咱们国家金融机构的准备金率是7.4%,因为下调准备金率是可以计算出银行具体能多贷出多少钱的,所以你会看到国家又放水多少万亿出来的相关报道(2023年两次降准后,累计又放水1万亿)。

在这里再提一下,现在我们已经都把“放水”和“印钱”混为一谈——我的文章也已经同时出现“印钱”和“放水”两个名词,而且表达的意思也是一样的。

但我这边查到最初“印钱”只是指央行的活动——发行实体货币和准备金,而“放水”有多种方式,比如降准就是“放水”的一种,但它的导向也是增加货币的流通量,所以现在就都被理解成了“印钱”。

理解了这些之后,我们就能很容易了解为什么银行在“印钱”,而大家都没有钱的原因了?

这个问题也可以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现在可能没有太多人愿意去贷款了。

国家“印钱”只能通过发行实体货币,准备金,调节准备金率等等来调控商业银行,而真正要去创造足够流通量货币的是你和我,我们去贷款。

我们为什么要贷款?原因当然很现实,那就是你贷款的钱要有所用途,而且你用途的回报必须要能够跑赢贷款利率,这样才有贷款意愿。

在过去,楼市和外贸是主要的贷款意愿方,但是现在大家对这两个多少有点失去了信心,自然也就不太愿意贷款。

没人去贷款,央行“印”的钱和放的“水”就只是商业银行的数字,没有法变成真正主要流通的货币(商业银行货币)或者说承诺。

这就是为什么国家“放水”,股市、楼市、实体经济都还没有起色的本质原因。

最后你会发现这不还是一个居民的信心问题,确实就是如此,因为现在的金融体系就是搭建在信用基础上的,我们可以把未来的资源提前消耗,这是现代社会发展如此迅速的本质原因之一,而与信用直接挂钩的自然就是信心。

但这种依托信用的金融体系不是没有缺点的,它有许多缺点,“印钱”没控制好的话会出各种问题,但这并不是这篇文章的讨论范畴了。

图源:新华网

文章最后,我们再说另外一个问题吧!

就是很多人可能还有一个疑问,现在都这种情况了,国家为什么不自己真的直接印钱救火,还要通过贷款这么麻烦呢?

我的理解是,如果那样的话,会分分钟导致最严重的通货膨胀,富人阶级和穷人阶级瞬间出现极致分化。

历史上已经有过多次教训了,比如民国时期,需要拉着一板车的钱去买菜,估计谁都不愿意这样再来一次吧。

(责编: xuehui)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