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 > 百科 >

引人深思!惊人禁令!韩国451家店禁止小孩入内,孩子如何转变为洪水猛兽?

发布时间:2023-08-11 15:05:56来源:本站原创

我一直认为,当一个具有意识形态的新名词出来以后,它往往就会代表一个群体的世界观,同时将有可能成为这个群体的人不断吸纳进来,组成一个无形的“派别”,进而产生一种不明原因的敌对。“厌童症”这个词,就是这么把人们分化成两个类别的。

厌童症的群体宣泄

“厌童症”被认为是一种高发于未婚青年的人际交往障碍,通常表现为对儿童的厌恶和排斥,进一步可发展为无法容忍一切与儿童相关的事物,同时对儿童的厌弃也会影响到生育观念。

如果你相信星座或者属性与性格的关系,比如你是双鱼座,当在生活中发现自己喜欢幻想的性格与双鱼座的解释吻合的时候,就会越来越相信星座的准确性。这一点和厌童症很像。

过去没有厌童症这个词的时候,你在高铁上听到一次熊孩子的大吵大闹后,当时或许觉得烦躁,但是并不至于对于孩子这个群体产生厌恶。但是有了“厌童症”这个词以后,人们就会想自己是不是厌童症,并且它可以更容易地与其他人找到认同感,不断放大讨厌儿童的感觉。

实际上,这些词语在不自觉地把一部分极端人士分成黑白两派,然后不断把大多数正常人拉入战局,进而将人们在孩子问题上的矛盾扩大成整个社会的矛盾。

然而,这个世界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那些有点讨厌孩子在公共场合大吵大闹,但是会皱着眉头容忍的人,总是沉默的大多数。只有当熊孩子和熊家长同时出现的时候,才容易激起大多数人的不满。

韩国人极度厌童

韩国人的“厌童症”群体分化已经完成,这种社会现象正在一步步引导我们,甚至很多人还认为存在即合理,认为“厌童症”的出现是合理的,认为对孩子越来越低的容忍度是正确的。

合理存在的东西并不一定正确,更不一定符合大多数人和社会的价值认知。韩国人将观念的东西转变成了现实,他们在店铺门口公开贴出“禁止儿童入内”的告示,组成了数量众多的“无儿童区”。

如果不算本身就禁止儿童入内的酒吧和夜店,其他“无儿童区”的数量就已经达到了451家,谷歌地图上明确标注的“无儿童区”更是超过了500家。

在韩国,厌童症群体确实大多数都是年轻人,而禁止儿童入内的店铺也大多数咖啡厅、书店和餐厅,其消费者也以年轻人居多。与“厌童症”一起出现的,还有贫富差距过大和高失业率带来的躺平摆烂、不婚不育等观念。

“过好当下,先爱自己,不生小孩”,这不仅仅是韩国年轻人的观念,它也正在改变中国年轻人。

中国厌童者的本质

但在厌童问题上,我拒绝将它全部贴在年轻人身上,很多年轻人不婚不育往往是迫于现实的压力,而并不是单纯的讨厌孩子。

如果你遇到一个有礼貌的小孩,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扑闪扑闪地看着你,心都会被融化了。即使他们偶尔犯错,但是低头委屈巴巴认错的样子,也会令人生不起责怪之心。

大多数人无法容忍的是,那些毫无礼貌不懂得尊重他人,大吵大闹做错了丝毫没有悔改之意,而且父母还在无限包庇纵容,要求你无条件谅解的小孩。

每一个被人讨厌的熊孩子背后,都可能是一对不负责任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我们讨厌的根源从来不是熊孩子,而是他背后的家庭教育缺失,是养而不教的社会问题。

然而“厌童症”这个词却将我们的关注点从解决社会问题,变成了讨厌儿童甚至“解决”儿童。在这种观念的引导下,人们对孩子的容忍度越来越低,大家对孩子甚至比对成年人的要求还苛刻。

有些时候,即使父母已经很注意让孩子保持安静,但孩子就是孩子,做不到像大人一样无声无息。现在挑剔孩子的人应该问问自己,你是孩子的时候能保持大人一样的安静吗?

(责编: xuehui)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