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 > 百科 >

成群江豚惊艳归来,长江武汉上游段爆发江豚狂潮,未来江豚会席卷长江吗?

发布时间:2023-08-11 08:43:05来源:本站原创

从2020年1月1日0时起,长江“十年禁渔”正式实施以来,长江内很多鱼类种群和数量开始直线上升,尤其是一些大型鱼类和濒危的鱼类物种也开始频繁现身于长江江面。

特别是近日在长江江面上出现了开心的一幕:据湖北当地媒体报道,3月23日上午9点左右,渔政执法工作人员在长江上日常巡护时惊喜地发现在长江武汉市江夏金口江段竟出现了一大群江豚在追逐、捕食,场面震惊、令人欣喜。

而且据工作人员介绍,自2006年以来,随着江豚数量的不断减少,人们基本已经见不到这种“微笑天使”—江豚的身影了,更不要说能看到成群的江豚出现在城区长江段捕食、嬉戏,这场面实在是太罕见了,令人振奋不已。

那为何“十年禁渔”才刚开始实施不到2年,长江内就频繁爆出有大鱼出现,这预示着什么?会不会十年以后长江鱼类就泛滥成灾了?而这种罕见的江豚到底有何特别之处,为何人们把它称为“水中大熊猫”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详细了解下吧!

“水中大熊猫”—长江江豚成群结队再现长江

众所周知,长江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不仅孕育了几千年的华夏文明,而且长江里的生物多样性对于地球的生态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遗憾的是,由于人们以往在长江河域对其鱼类地过度捕捞和破坏,造成了很多鱼类物种地消失或濒危,比如:长江江豚。

长江江豚,又名窄脊江豚、扬子江江豚、黑鼠海豚,民间又俗称“江猪”,属于哺乳纲、鲸目、鼠海豚科,曾经是窄脊江豚的指名亚种,直到2018年4月11日被列为独立物种,是我国特有的物种,目前发现仅分布在我国的长江内,其分布范围大概在安徽、湖南、湖北、江西、上海等地区。

从外形特征来看,长江江豚体型较小,一般成年的体长大概平均在1.2-1.6米之间,体重大约在50-70公斤左右。它们头部比较短且圆,额头微微向前凸起,吻部较短且宽阔,上下颌长度基本一样,牙齿比较短小,形状类似于铲子,眼睛很小且不明显。

其身子滚圆、光滑,身体中间部位最为粗圆,背脊上没有背鳍,但在应该有背鳍的地方长有宽度大概在3-4厘米的皮肤隆起,并且上面有很多的角质鳞。两侧的鳍肢比较大,形状呈三角形,末端比较尖。尾鳍比较大,分为左右两片,呈水平状分布。

全身的颜色以蓝灰色和瓦灰色为主,腹部的颜色相对浅些而且有一些类似不规则形状的灰斑,腹部和喉部颜色为黄灰色。当然,也有一些个别的长江江豚和处于繁殖期的江豚其腹部和肛门的颜色会带有淡淡的红色。

从生活习性来看,长江江豚一般栖息于咸淡水交界的海域、大小河川的下游淡水地带和宜昌、洞庭湖、鄱阳湖等淡水湖泊中。它们对水温适应性比较广,4-20℃都能够正常生活。同时它们喜欢独来独往或成对活动,结群活动数量一般只在4-5只左右,当然历史上有记载它们有过87只一起活动的记录。

而且它们性情比较活泼,喜欢在水中上下翻动,身体时常跳跃、点水、转向等,可谓是呆萌又可爱。它们之间会发出两种声音信号进行交流,一种名为高频脉冲信号,主要有由20-120个单个高频窄脉冲构成,属于声纳信号或回声定位信号,其主要作用是探测捕食环境。而另一只声音叫低频连续信号,因为其发出的频率高低不同,人耳听到就有点类似于羊叫或鸟鸣。

从食物来看,长江江豚的食谱比较的广泛、不挑食,主要以长江内青鳞鱼、鳗鱼、大银鱼、玉筋鱼等鱼类和各种虾类等为食,而且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它们还可以迅速调整食谱。

从繁殖方式来看,长江江豚的繁殖期一般在2-3月份,然后9-10月进行生产,每胎产一崽。它们的交配长而多,雄江豚在交配时会对雌江豚展开热烈地追逐,一般从开始追逐交配到交配结束需要大概30-60分钟,而且一天之中可以多次交配,昼夜不分。而雌江豚生完子后会独自抚养幼崽,一岁以前靠母亲的奶水喂食,而后再慢慢捕食小鱼。它们的寿命大约在20年左右。

那么长江江豚的自然寿命也不算短,但奇怪的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们就很少在长江内见到这种“微笑天使”—长江江豚了,更别说成群的江豚同时在江面上跳跃、捕食了。而随着十年禁渔的实施,才不到2年的时间,不仅长江内的大鱼频频出现,比如,近日有人在湖北宜昌长江边上,钓起了一条约1.6米长的铜头鱼,引起了不少人的围观。

而且更振奋人心的是今年3月23日,长江武汉上游段竟然出现了成群结队的长江江豚在水中嬉戏、捕食,这是时隔将近20多年以后人们在长江上再次见到成群的长江江豚。

而针对这个情况,中科院院士曹文轩也表示,近些年来,长江内大鱼的频繁出现,包括此次长江武汉上游段出现的十几年难遇的成群长江江豚,这种种迹象都在预示着长江水生态环境在逐渐变好,希望未来在长江上能看到更多鱼类种群地恢复。

那为何十年禁渔之前长江江豚的数量一直骤减呢?

说到长江江豚,想必家住在长江边上的老一辈人应该以前见得比较多,然而随着人类生产生活地不断扩大,如今,很多人对长江内美丽的“水中精灵”—长江江豚的印象已越来越模糊了。

据相关研究数据显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长江江豚的种群数量就在迅速减少。1991年当时长江江豚的数量还在2700头左右,但在2007年国际联合国考察统计的时候,其数量已经不足1800头了。而更可怕的是,到了2018年的时候,长江江豚的数量只剩了1012头左右,比中国“国宝”大熊猫的数量都要少了。

而且据专家和研究人员表示,长江江豚的种群数量正以每年5%-10%的比例在逐年递减,如果人们再不对长江江豚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那可能只要10-15年的时间这种“水中大熊猫”也许就彻底消失在地球上,也就是很可能这就成了长江江豚在地球上的最后15年了。

当然造成这一切的原因跟地球气候环境的变化有一定的关系,但最根本的主要原因还是人类活动的污染和破坏带来的。首先,不管是长江上的大型邮轮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还是江上不计其数的采沙船,都对长江江豚的栖息地和自身安全带来巨大地危害。据不完全统计,每年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江豚死亡都是因为污染和捕捞作业等船只误伤导致死亡。

其次,长江内很多的鱼类种群的繁殖生长都需要2-3年的时间,而人类的过度捕捞,让很多的鱼类种群根本来不及繁殖长大就已经成为了人们餐桌上的美食了。

另外,长江干流上修建的很多水利工程,阻隔了长江内鱼类与江湖地联系,导致长江内很多的鱼类繁殖能力和数量都下降,使得长江江豚等这些大型鱼类的食物越来越稀少,再加上近代工业对长江水质的污染,使得很多的鱼类种群在慢慢消失,就比如,长江内已经很多年没有监测到中华鲟的活动轨迹了。

而自人们意识到长江江豚的种群数量在急剧减少以后,我国近些年不仅加大了对长江江豚的保护措施,还出台了很多相关的法律和文案对其进行保护。在2013年的时候,还把长江江豚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并且在2021年2月5日,将它升级为我国一级保护动物,保护等级与大熊猫一样。

成群长江江豚向武汉城区江段涌现,十年后会泛滥吗?

自2020年1月1日0时起,长江“十年禁渔”正式实施,此举措一出,经过不到2年的时间,长江内不仅大鱼频现,而且还看见了一群消失已久的“微笑天使”—长江江豚。然而在人们欣喜之余,很多人又纷纷猜测,“十年禁渔”才刚开始实施不到2年,长江内就频繁有大鱼出现,而且现在成群长江江豚现身武汉城区江段,那会不会十年后长江江豚会泛滥成灾呢?

而针对这个问题,专家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因为长江的水生环境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而在里面的所有生物之间都是相互制约、平衡的,虽然目前随着禁渔和保护措施地实施,长江内包括江豚在内的大鱼数量呈现上升的趋势,但只要到了一定数量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就会对其进行自动调节。

就好比,假设长江内的江豚数量如果增长得比较多,那自然而然它们对食物的需求量也就会增加,而很多比江豚小的鱼类等生物就会被江豚吃掉,而江豚随着数量地增加,食物也会减少,它们就会自动选择减少繁殖数量。长江的生态食物链就是通过这样相互制约,实现平衡发展。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长江十年禁渔不仅是为了保护长江内的各种鱼类种群,这些美丽的“水中精灵”的身影不要在地球上消失,也是为了让我们的子孙后代都能有鱼可以吃。然而要实现这一点,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这需要全部人齐心协力才可以实现。

十年后长江会是什么样子?关于这个问题,相信很多人心中都是充满期待的,我们也坚信十年禁渔,通过人们共同地努力,我们的母亲河长江一定会逐渐恢复昔日容颜。

到那时,不要说会时常看见成群的“水中大熊猫”—长江江豚在江上嬉戏,说不定还有可能与在长江内消失已久的鱼类种群再次重逢,比如:被誉为古老的“活化石”的白鳍豚、中华鲟、白鲟等等。对此,大家是怎么看的呢?

(责编: xuehui)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