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 > 百科 >

灾难临近!鄱阳湖枯水期提前100天,谁来拯救?你的良心未受折磨吗?

发布时间:2023-08-07 08:36:27来源:本站原创

8月6日,鄱阳湖星子站水位退至11.99米,标志着我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提前进入枯水期。而今年的枯水期相较于1951-2002年的平均时间提前了100天,相较于2003-2021年也提前了整整69天,是71年来的最早记录。

鄱阳湖面积萎缩、枯水期提前的问题一直存在,对于它的形成原因,网上也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有人将鄱阳湖的萎缩都归结为江西围湖造田,也有人将枯水期提前归结为省内各种水利设施的建设。比如,最近我看到了一篇文章,名为《鄱阳湖提前进入枯水期,请江西放过鄱阳湖》。

文中说:“鄱阳湖的旱情严重并不仅仅是气候问题,还有人为因素的影响。”紧接着就开始直指赣江尾闾工程,开始反对江西修建各种水利工程,甚至认为这些工程必然会导致鄱阳湖枯水问题更加严重。最后,他还以2020年江西洪灾来表现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

我实在不敢认同这个观点,因为这篇文章中的结论都很肤浅,作者显然没有深入了解鄱阳湖的现状,甚至没有一个论证的过程。所以我想来说说鄱阳湖的真实情况。

围湖造田

首先是围湖造田的问题,2020年江西发生大洪灾,九江,南昌,景德镇等多地局部被淹,江西成为此次洪灾的重灾区。网上很多人直接将矛头对准了围湖造田,这些人大概没有真正了解过鄱阳湖的改变。我就来跟大家好好说说。

围湖造田的问题在洞庭湖、鄱阳湖和太湖都存在过,但是你发现没有,这几个地方,哪一个不是全国粮食主产区?

在古代时,为了确保粮食丰收,就经常在这些地方围湖造田,所以引发了很大的生态危机,导致旱涝灾害多发。所以围湖造田是一个历史问题,它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到宋朝时极为兴盛,在新中国建国之初,为了让全国摆脱饥荒的困扰,也必须围湖造田。

所以围湖造田从根本上来说是一个历史和经济问题,在人都吃不饱的年代,过度重视生态问题是本末倒置。现在咱们是不用再担心饥荒了,但要是“丰收来要粮,洪涝就骂娘”恐怕不太合适吧。

再者说,围湖造田和盗采河沙等问题现在已经得到了根本改变,因为在98年特大水灾之后,江西政府就痛下决心,开始大规模地退耕还田。仅用了三年时间,鄱阳湖水面积就增加了一千多平方公里。

退耕还湖后村民回家

所以说,鄱阳湖2020年大洪灾和今年的枯水期大幅度提前,真的是围湖造田的问题吗?显然不是。这是江西省的气候和地理水文特征导致的!

江西为什么多旱涝灾害?

首先,江西省虽然不是沿海地区,却面向东南沿海,从浙江,福建,广东三面过来的季风水汽都会聚集在这里,所以江西省的降水量是我国除了广东省以外最多的一个,也是内陆地区中雨水最足的省份。

降水量多自然就容易导致洪灾,加上江西的地形是三面环山,北靠长江。从东、西、南三面的雨水从山上聚集起来,全境95%的水系都要汇入鄱阳湖,导致湖区水位大涨。本来鄱阳湖相当于一个天然水库,具有调蓄洪水的能力,可以把水排入长江。可是江西雨季的时候,南方大部分地区也都处在雨季,这就导致长江的水位大涨,反而会倒灌进入鄱阳湖,造成严重的内涝。

然后再来说枯水期提前这个问题。南方各大河湖的枯水期多在冬季,因为南方冬季的降水普遍都比较少。可是,为什么单单鄱阳湖的枯水问题这么严重呢?

有人说是三峡大坝拦水导致的,不可否认,这确实是有影响的。鄱阳湖湖床的水位本就比长江河床水位高,三峡大坝在上游一拦截长江水,导致江西段的降水水位大幅下降,那么鄱阳湖的水位自然也会跟着下降。

那么,难道三峡大坝不该拦水吗?自然不是,三峡大坝的蓄水功能,对于减少整个长江的洪涝灾害都起着极大的作用。如果大家看过明朝的自然灾害统计就会明白,在现代社会水库和大坝在防范旱涝灾害上起到了多大的作用。所以,那些说三峡大坝弊大于利的真该让他穿越到古代去试试看。

明朝自然灾害统计

鄱阳湖大坝其实是个水闸

回到刚才的话题,除了三峡的截流作用以外,还有一个原因也是导致江西枯水期提前的重要原因。那就是江西省内,尤其是鄱阳湖缺乏大型水坝蓄水。可能有人会觉得我在胡说,那鄱阳湖大坝不就是一个吗?

鄱阳湖大坝

别看鄱阳湖大坝的蓄水能力达到了220亿立方米,比三峡大坝也就差了100亿立方米,但它在实际的工作中并不会拦截这么多湖水。

江西省水利厅发布的权威介绍是这么说的,鄱阳湖水利枢纽具有综合效益,本着既有利于改善民生,又有利于保护湿地生态及越冬鸟类的原则,按照中国科学院等湿地权威专家的研究结论,拟定调度方案如下(觉得太长可以不看,直接看我后面的结论):

(1)3月上中旬~8月31日,泄水闸门全部敞开,江湖连通;

(2)9月1日~9月15日,当闸上水位高于14.50m时,泄水闸门全部敞开;当闸上水位降到14.50m时,减少闸门开启孔数,按五河和区间来水下泄,水位维持14.50m;若闸上水位低于14.50m,在泄放满足航运、水生态与水环境用水流量的前提下,最高蓄水至14.50m;

(3)9月16日至9月30日,闸上水位逐步均匀消落至14.00m;至10月10日,闸上水位逐步均匀消落至13.50m;至10月20日,闸上水位逐步均匀消落至13.00m;至10月31日,闸上水位逐步均匀消落至12.00m左右;在消落过程中若外江水位达到闸上水位,则闸门全开;

(4)至11月10日,闸上水位逐步均匀消落至11.00m;至11月底,闸上水位逐步均匀消落至10.00m;12月闸上水位基本维持在10.00m左右;至2月底,根据最小通航流量、水生态与水环境用水等需求控制枢纽下泄流量,使闸上水位逐步消落至9.50m左右。

(5)3月1日~3月上中旬,闸前水位逐渐下降至与外江水位持平,闸门打开,江湖连通。

总得来说,鄱阳湖水利工程的蓄水计划可以概括为一句话:雨季泄洪,枯水季缓慢放水。意思也很明确,一方面,咱们江西不想再有大洪灾了,鄱阳湖的水位一定要做到可以自主调节;另一方面,枯水期提前的问题确实是比较严重,而这个建在鄱阳湖中央的水利工程在枯水期缓慢放水,可以维持湖区的水位和生态环境。

但是,大家看看这10米出头的蓄水位,和三峡最高170米的蓄水深度相比,你还觉得它是一个大坝吗?准确的说,它放水的时间比拦水的时间还多,真的就是一个水闸而已。

所以说,这是建闸不是建坝,闸门打开就相当于一座桥,目的是为了调枯,不是阻隔物种,更不会堵住水。既能保证长江下游在枯水季还有水源供应,也能有效改善鄱阳湖本身的生态,可以说是一举两得的。

其实说了这么多,目的只有一个,江西不容易,江西人更不容易!

在建国之初,江西地区就广泛受到血吸虫病的危害。鄱阳湖草洲乡村72岁的何兴夫老人回忆起当时的情形时仍心有余悸:“我们小时候都要到河里洗澡、抓鱼,村里一半的人都是大肚子,很多人都因为这个病去世了。”

人们开始进行人工杀虫,为了防止虫害继续滋生,期间填埋了不少湖沼,取得了一些成效。1958年6月30日,毛主席在得知江西余江县消灭血吸虫后,还专门写下了《送瘟神》一诗做纪念。然而,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已经消灭了这种寄生虫后,江西、湖南、安徽等湖泊周边的人们却仍然在与“瘟神”做斗争。

即使遭受虫害的威胁,在看待鄱阳湖问题上,江西人却有自己独特的乡土情怀,此时有人说“请江西放过鄱阳湖”未免太令人寒心了。我想江西人对鄱阳湖的爱只会比其他人更加深沉,在鄱阳湖的治理问题上,有江西省负责,有国家监督,其他人可以适当关心,但没必要过度操心。

(责编: xuehui)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