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 > 百科 >

冒险故事!非洲肺鱼握有“离水不死”秘密,却败给了一把非洲人的锄头!

发布时间:2023-08-05 14:29:47来源:本站原创

这种鱼战胜了脱水和饥饿,掌握了在泥土生活4年的技能,如今却被非洲人用锄头挖出,差点“吃”到灭绝。

非洲肺鱼到底是什么神奇的物种,又为何会惨遭挖掘?

靠“睡觉”摆脱死亡命运

肺鱼已经在地球上生活超过4亿年了,求生经验比人类还要丰富,因为它们活得久,而且真的可以从泥土里蹦出来,所以也被人称为“活化石”。

在远古时期,肺鱼也是海洋居民,但到了泥盆纪中期,这个庞大的家族,就开始迁徙到了陆地的河水中,成为了如今的淡水鱼。

肺鱼的外形和鳗鱼很像,身体细长,体侧较扁,最大的肺鱼品种可以长到1—2米,最小的也有几十厘米。身为杂食性鱼类的肺鱼,喜欢吃一些小鱼小虾还有甲壳类生物,有时也会捕捉一些昆虫。

但肺鱼也是鱼类中的“睁眼瞎”,视力并不发达。不过好在,它们发展出了灵敏的嗅觉,同时,身上还会发出微弱的电流,感应周围的生物,虽然行动不算快,但也不至于捕捉不到食物。

最让人感到惊讶的是,肺鱼可以依靠“睡觉”,避免自己在旱季被渴死。

在非洲旱季来临的时候,它们会钻进湿润的河床淤泥中,身体分泌出粘液把自己包裹起来,经过风干,混杂着泥土的粘液,就变成了坚硬的“茧”,只留下几个小孔连通地面,方便肺鱼呼吸到外界的新鲜空气。不过,非洲人也正是通过这些小孔,找到了躲在地下的肺鱼。

在其他鱼类因为干旱渴死的时候,肺鱼就在泥土里开启“夏眠模式”,停止活动和摄食,将自身的新陈代谢率,降到原来的六十分之一,以自己的脂肪和肌肉作为养分,然后仅凭自己的肺部呼吸,维持生命体征。

它们甚至可以在在完全脱离水的环境中,不吃不喝地待上三到五年,等到下一次雨季来临,雨水再次润湿泥土,河水涨潮的时候,肺鱼就会冲破包裹自己的“茧”,回到河水里继续繁殖。

而且,肺鱼也借着自己的“夏眠”习惯,不但躲过了世纪毁灭,还掌握了长寿方法,在不受到人为和外敌的干预下,肺鱼的寿命甚至可以高达上百岁。在美国芝加哥薛德水族馆,就有一条90多岁的肺鱼,体长1.22米,重达11.34千克,是世界上最长寿的鱼类。

那么,是什么让肺鱼可以在缺水的环境下,依然可以生存的呢?

肺鱼真的有肺

在19世纪,澳大利亚的肺鱼还是粉红色的,所以当地人都以为肺鱼不过是鲑鱼中的一种,还一度成为了食客眼中的美味佳肴。

直到许久以后,一位澳大利亚博物馆馆长才惊奇地发现,这种鱼竟然有肺!

我们所接触过的大部分鱼类都是没有肺的,它们的呼吸主要依靠鱼鳃。通常经过鱼嘴进入身体的水流,并不会流进体内,而是借着两边的鱼鳃排出体外,在鳃盖内含有许多鳃丝,里面密布的细小血管,就会进行气体交换,获取到水里的氧气,再把水分排出体外。

除此以外,还有一些鱼类可以用肠道、皮肤等方式辅助呼吸,但只能作为辅助方式,不能长期依靠它们呼吸。

但非洲肺鱼不同,它们不但有肺,而且还可以依靠单独的肺部呼吸,存活几个月,甚至几年。曾经就有人挖出了一条,在泥土里生活了5年的肺鱼。

肺鱼的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重新长出的肺部,而是每条鱼都有的鱼鳔。对于绝大多数的鱼类而言,鱼鳔就是游泳时候的“救生圈”,仅限于帮助它们增强平衡性,调节身体密度,可以在水里自由的上浮或下沉。

但对于肺鱼来说,鱼鳔还是它们的求生技能。

肺鱼小时候,依然会用鱼鳃进行呼吸,只有在成年后,或是干旱缺水的情况下,才会开始用鱼鳔呼吸。

肺鱼的鱼鳔十分发达,前端较短,后端开始分化成为两半,一直延伸到了整个鱼体的尾端。肺鱼的鱼鳔生理构造和肺部结构很像,内面犹如蜂窝,有许多的血管网和螺旋瓣,在缺水的环境中,鱼鳔就像动物的肺部一样,可以进行气体交换,所以肺鱼即使是在没有水源的环境中,也可以用鱼鳔单独进行呼吸作用。

躲过干旱,却没躲过人类

不过,估计肺鱼万万不会想到,自己辛苦进化来的求生之道,终究还是抵不过非洲人的一把锄头。

肺鱼虽然有强大的肺部结构,但鱼鳃有时也并不那么给力,甚至会造成它们的死亡。

比如非洲肺鱼和南美肺鱼,它们更多时候,需要用到鱼鳔呼吸,也就是说,它们必须靠近水面呼吸空气。所以,肺鱼主要都生活在湖泊、溪流、沼泽等地,这样就方便它们游到水面上,获取空气中的氧气。

如果长时间在水里,不能游到水面,肺鱼就会被自己给活活溺死。这样看来,是不是觉得肺鱼好像待在土里,要安全得多?其实,也并不见得。

旱季的非洲,食物和水源都是十分匮乏的。长期生活在这片土地的居民,也掌握了肺鱼的生存之道。

为了寻找食物,非洲居民就会带上锄头,来到附近干涸的河床,认真寻找泥土中,肺鱼为了呼吸特地留下的呼吸孔,有经验的人,只需要一会的功夫,就能快速识别出肺鱼的藏匿点,然后再顺着孔洞往下一挖,就会看到一个椭圆形大泥团,只要轻轻掰开泥团,就会看到一条活蹦乱跳的肺鱼,如果运气好一点,或许可以直接把肺鱼给一锅端了。

除此以外,肺鱼也会毫无征兆地给当地居民带来“惊喜”。

雨季来临,暴雨让河水上涨,也让居民的房屋开始下起了泥雨,浑浊的雨水顺着泥土渗透进屋子,在居民忙着转移物品,带着家人到更安全的地方避雨时,墙壁内的生物也在蠢蠢欲动。

在泥土里休眠的肺鱼,感受到了雨水的召唤,生命复苏,用尽全身的力气,开始了破茧行动。下一秒,肺鱼就跳出了自己搭建的保护壳,随之“轰隆”一声,辛苦搭建的房屋就在一瞬间,快速倒塌。上一秒还在期待破茧重生的肺鱼,下一秒就成为了建筑塌方的罪魁祸首。

原来,长期生活在这里的居民们,保留下了早期的建筑习惯。在搭建房屋是,人们会直接需用干涸河床中的泥土,作为材料,与此同时,刚在泥土中隐藏好的肺鱼,也被人们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顺着泥土,一起堆进了墙壁。

但在后续的处理过程中,人们只会直接将大块大块的泥土摞起来,再用工具对外形进行简单的处理,这样一间简易的泥土房就搭建好了,至于泥土中的生物,谁也不会注意到,直到肺鱼跳出墙体,人们才发现它的存在。

肺鱼鱼鳃呼吸和夏眠模式,帮助它们成为了世界上唯一一种可以在泥土中生存的鱼类,也完美地向人类诠释了什么是“适者生存,物竞天择”的道理。

目前,研究人员也开始对肺鱼的细胞结构进行了研究,希望未来人类也能掌握休眠的秘密,为医学抢救赢得时间。

(责编: xuehui)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