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 > 百科 >

海水稻难吃却大规模种植,计划10年增加到1亿亩,究竟是浪费还是值得?

发布时间:2023-08-04 13:11:29来源:本站原创

对于“海水稻”这种稻米很多人可能不太熟悉,光看这个名称大家可能会好奇:它是海里种出来的吗?吃起来会咸吗?

吃过的人会回答你:不咸,但也不好吃。

而就这样“不好吃”的稻米,在2022年底国内种植面积已经超过100万亩,科研团队还预计在10年内将种植面积增加至1亿亩。既然不好吃种来干什么呢,这不浪费土地嘛?

事实上,种植海水稻不仅不浪费,甚至还能起到“解救”土地的作用,它也是以袁隆平院士为首的农业科学家们为我们创造的又一个“保命粮仓”。

海水稻到底是啥?

首先来解答大家最大的疑惑,海水稻就是种在海里的水稻吗?

答案是:是,但不全是。海水稻的正式名称其实是“耐盐碱水稻”,顾名思义指的是可以种在包括海滨地区在内的盐碱土壤地区。也就是说不止海边,内陆的盐碱地一样可以成为它的产地。

这听着就稀奇了,盐碱地居然也可以产大米。能做到这一点就是因为海水稻与普通水稻相比,具有几项特殊抗性,它既抗旱也抗涝,还抗盐碱,坚韧的它可以在含盐量3‰—12‰,pH值超过8的中重度盐碱地生存。

除此之外,它还有抗倒伏、抗病虫害的能力,就使得它在种植过程中“好养活”,甚至不需要像其他水稻那样定期施肥、农药除虫,妥妥的纯天然无公害“绿色食品”。

早年发现和种植的海水稻产的是米粒长条,颜色发红的红糙米,现在已经杂交出可以产粳米的品种了。

这样“懂事”又健康的食物之所以没有替代掉我们日常的大米,主要是因为它从味道口感上还是和普通大米有所区别,在这就用海水粳米与我们普遍认为好吃的东北五常大米比较一下。

在煮之前,五常大米经过简单的淘洗就可以进饭煲开煮了,而海水粳米质地偏硬,需要在煮米之前提前用水浸泡4-5个小时,让它变得柔软一些,方便入口。

在煮好之后,将米饭盛出的过程中你就会发现,五常大米质地柔软,粒粒粘黏,舀动的时候就能闻见阵阵米香,入口咀嚼之后更是米香四溢充斥口腔;

而反观我们的海水粳米,浑圆的身体谁也不挨谁,粒粒分明,并且没有明显的米香,即使是在口中咀嚼的时候香气也较淡,最重要的是它的口感偏硬,给人一种很劲道的感觉。

可见它的口感和味道,对于多数吃惯普通大米的人来说,不太容易被接受和喜欢,这也是它“难吃”的由来。

“难吃”就意味着不受欢迎,既然如此何必还大费周章去盐碱地种它呢,多种些普通水稻不香吗?

这就要让我们往大了来看看,海水稻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世界末日离我们还远,粮食危机却很近

提到“粮食危机”“饥荒”之类的词,总觉得都离我们很远,最常见的可能是在某些题材的影视剧中,要说贴近生活的估计就是父辈、祖辈们描述的回忆里了。

然而,让我们每天能纠结“吃这还是吃那”“这个想吃不想吃”的,只是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富足且安全的国家而已,就在此时此刻,世界上仍然有每天吃不饱饭、因饥饿而深陷疾病的人们。

以我们的邻居印度来说,在2022出炉的“全球饥饿指数”报告反映出的数据来看现状就不太好。

这是由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依据百分制对各国的几项数据分析后进行排名的榜单,最佳得分为0分,表明该国不存在饥饿情况,而100分则为最差得分。他们将饥饿指数10以上归类为“严重”(serious)、20以上为“不安”(alarming)、30以上为“极其不安”(extremely alarming)等。

在所有121个国家中,中国今年的指数低于5分排在第4,而印度得分为29.1分,为“不安”级别,排到了107位。作为和中国人数相差无几的国家,印度却至少有5.6亿人面临中度以上的粮食紧张问题,至少2亿人处于长期饥饿的状态,相当于有40%左右的人口是吃不饱饭的。

2022年度“全球饥饿指数”报告

印度是世界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并且也是粮食出口量最多的国家。顶着这些称号,却仍然那么多人饿肚子的原因就是,印度粮食产量远低于中国。

印度多数农民还保持着原始的耕作方式,土地利用率很低,所以每年的收成也不会多高。加上他们所处的气候带,每年都会有长时间的旱雨两季,就容易出现自然灾害,会导致粮食减产,但是因为国家抗灾防灾的能力也不强,所以无法有效地减轻这类情况,产量不多的粮食还有大部分用于出口了,最后就只有让人民饿肚子了。

作为人口第一的中国,耕地面积还不如印度大的情况下,不断促进农业更新换代,实验嫁接水稻,实现粮食增产,就是一直保持着忧患意识,以保证每一个国人的饭碗稳稳握在手中。

印度这样的情况虽然比较极端和特殊,但也不能算个例,事实上世界人口几年来持续保持着千万级的增长量,今天仍有8.21亿人处在饥饿中,但优质的耕地早就被开发的差不多了,并且世界气候也并不稳定,冰川融化、雨林面积减少,也都可能对未来粮食生产产生影响。

意味着未来的某一天我们有很大几率会面临粮食危机,粮食增产是必须要重点研究的方向。

而海水稻可以说是研究粮食增产路上最重大的成果之一了。

因为它可以适应盐碱地生存的特性,首先就解决了最根本的耕地问题。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粮农组织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约有143.2亿亩盐碱地,其中我国就有15亿亩,可开发为农用的约有1亿亩。要知道我国现在总耕地面积也只有19.179亿亩,如果能做好盐碱地还原耕地的工作,那么对国内粮食增产也是不小的助力。

所以,当农业科学家陈日胜在1986年在海边发现第一棵海水稻后,针对它进行的研究就30多年没有停过。将它培育出可以量产的品种后,国内就在多个省份设置了试点种植,并逐渐取得成效。

在掌握一定技术后,2017年袁隆平院士和他的团队也曾将海水稻带到了阿联酋国家,在迪拜的沙漠里种起了水稻。经过了一年的磨合与研究,最终达到了迪拜海水稻产量超出了世界平均水平的成果,让迪拜的沙漠因稻谷更加金光灿灿。

这是人类首次在热带沙漠成功种植出水稻,标志着我国海水稻研发取得了重大的成功,对全球粮食生产都有重大意义。

2019年国内试点海水稻亩产已经突破400公斤,2020年新疆、宁夏、黑龙江,山东东营、潍坊、青岛等地的海水稻亩产均超千斤。时至今日,国内海水稻种植面积已超过100万亩。实现粮食增产的同时,也为数以万计的农户带去了营生手段。

如果可以完成1亿亩海水稻田的开发,产生的粮食增量就能达到300亿公斤。

袁隆平院士就曾说过:“300亿公斤,相当于湖南省一年的粮食总产量,能养活8000多万人,这将是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巨大贡献。”

可以说,海水稻是中国农业科学家为我们拼出来的一个“新粮仓”,是你我手中饭碗永远满满当当的保障。

“难吃”的海水稻真的不值得一吃吗?

海水稻的稻米之一是红糙米,也称海红米,之所以米会呈红色,是因为盐碱地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形成的一种天然红色素,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海红米富含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蛋白质含量是普通大米的1.4倍、锌是1.8倍,钙是2倍,加上独有的花青素与硒元素等微量元素,可以在补充人体能量的同时,提供普通大米没有的、对人体十分有益的营养物质,并且它还具有低热量、低脂肪、低升糖的属性,可以满足很多对大米有“特殊需求”的人群。

某品牌海水稻米的宣传语是“每购买一公斤大米,可支持改造两平方米的盐碱地”。说的很中肯。

可以说时不时吃一点这种特殊的稻米,有益身体健康的同时,也是在为环保事业做贡献了。

对于海水稻“难吃”这件事其实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就认为也没有那么难以接受,口感偏硬的话,海红米就可以用来煮粥,粳米可以用来做炒饭,转变吃法也可以有不同的收获。

现在各电商平台也多多少少都能买到海水稻米,粳米价格相对较低,一公斤在7-11元不等;海红米价格偏高,一公斤可以卖到50元以上。大家如果想要购买尝试,也记得按照需求,选择可靠的品牌进行购买。

中国的粮食生产、食品安全永远值得我们信任,就让我们一起捧着手里的海稻米一起期待它的发展吧。

(责编: xuehui)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