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 > 百科 >

:从碰瓷营销到破产清算!富士康欲造车多年,为何始终停在“路上”?

发布时间:2023-08-02 13:09:32来源:本站原创

说到富士康,多数人的脑海里是没什么好的印象,因为每年大量关于富士康的负面消息充斥在互联网当中,虽然谣言漫天飞、大量的人员辞职入职,富士康依然保证着良好的营收。

这是因为,富士康的本质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用富士康自己人的话说就是:

一流的客户,二流的设备,三流的管理,四流的人才。

通过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作为代工厂,用“人口”去换取“红利”的做法在前面十几年让富士康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使其成了代工“王者”,如苹果公司60%—70%的手机都交给了其生产、组装,养活了无数的人。

可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苹果等企业作为资本的代表者,“追逐利益”是其核心的本质,当中国的代工厂所需要的花费越来越高,必然会抛弃中国代工,走向成本更低的国家——如越南、东南亚等地。

富士康作为一家代工智能手机的公司,面临着不高的利润率以及整个手机市场的饱和。同时,苹果作为其主要客户的竞争力也在下降。因此,富士康的高层们意识到转型是不可避免的趋势。然而,他们面临一个重要问题:转型到哪个行业呢?在这个转型的时刻,他们需要仔细权衡各种选择,寻找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新兴行业。

富士康的选择是——造车。

富士康跨入汽车制造行业

虽然富士康早在2005年就收购了台湾四大汽车厂之一的安泰电业100%股份,可是在消费电子代工处于王者地位的富士康,在汽车制造业内也只能算是“新手”。

在早些年的时候,富士康利用自己“财大气粗”的手段不断通过投资、入股的方式试图进入汽车行业,如2013年富士康进入奔驰、宝马等跨国车企的零件供应链。

2017年的时候入股了新能源电池巨头——宁德时代,试图强化自身在汽车市场的布局。

但是富士康的企业本质与汽车行业几乎是相反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产业”,也就意味着技术和研发是最关键的,可是富士康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几乎是没有研发的。

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富士康想要转型,只能认识到自己的劣势知晓自己的优势,那么富士康的优劣是什么呢?

只要详细了解过富士康工厂的人们都会意识到,富士康这样的制造业巨头,有一套自成体系的管理机制,这套管理机制使得富士康拥有中国地区最为严格的SOP(标准操作流程)机制。

如富士康几乎所有部门都有专案管理的岗位,工程项目管理十分的完备,各种设备、工装的调配、淘汰,物流的运输,人力的使用都在巨细无遗的规划中监督执行。

在这样的机制里面,日常的事务处理几乎很难犯错,任何一道流程都会伴随着一次又一次的检查,严格到让你寸步难行,必须做对。没有创新,只有执行的纪律。

这一套的规范,形成的富士康的优势——在强大的SOP管理系统下,在有模板的情况下企业能够快速适应几乎任何一种生产模式、并达到稳定量产。

同时也成了其生产的劣势——富士康重制造轻研发的理念,使得其极其缺乏研发的能力,与此同时短时间内无法组建研发部门,无法持续地产生新产品。

具体到汽车行业就是,富士康有能力快速建造一个产量、质量都高的汽车代工厂,可是,自己生产汽车总得需要具有优势的汽车设计吧,这个车谁来设计呢?

对于富士康来说,现在的劣势暂时是无解的,富士康转型汽车行业现在有两种选择可以考虑:

收购一个汽车企业,利用其研发的优势来打造自己的车,与此同时再代工其他的车;

作为汽车新型代工企业,为多家企业造车,之后再考虑建立自己的品牌。

可在现有市场下,对于富士康来说,新能源汽车公司换代迅速,头部车企估值太高收购不了,中下游收购风险太高。收不收购公司,能发挥自己公司最大优势的还是“代工”,那还不如直接代工算了。

不过这个代工,可不是普通的代工。

富士康的汽车代工

2020年的时候,中国的汽车企业迎来了一个分水岭,在快速发展的汽车行业中,未来将会分化为三类车企:

服务型车企,拥有强大的产品能力,占有市场率较高,把产品研发作为核心,仅保留核心工厂,量产制造交由代工厂负责;

半代工型车企,失去了部分汽车用户,面临淘汰或者产业线的部分已经沦为代工;

新型代工厂,行业外的制造业入场,拥有强大的工业制造能力为各类厂家代工。

富士康的决定就是入场成为新型代工厂,可是作为新型代工厂,头部的车企需要看到你的制造能力。

为此,富士康在前不久推出了自己的两款汽车,一款是电动SUV车型,另一款是电动皮卡车型,之后还有轿车车型。

网友看了以后,吐槽到:以前组装iPhone,现在改组装车了,下一步是不是要组装火箭啊?

这三款车型的具体细节还没有透露,但是在前期透露出的信息中,两款车的设计及制造都非常的精致,与此同时,这三款车包括了现在日常使用较多的三类汽车——

轿车、SUV、小型货运,众所周知,特斯拉有Model Y、Model S等车型。

郭台铭直接给整出了Model B、Model C、Model V,来碰瓷特斯拉。

在这次的发布会上,富士康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三款车的发布其实不是“主角”,真正的主角是其开发的模块化电动汽车制造平台——MIH。

富士康的MIH平台和比亚迪的e平台类似,专注于电动汽车的硬件制造,据富士康介绍,汽车制造商可以在该平台上选择任意类型汽车的底盘设计,并按照自己的需求定制—如订制车轮距离、电池大小等。

其平台的目标是在2025年至2027年间在电动汽车的开发和生产方面达到10%的全球市场份额。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富士康在2021年的时候,大量收购了当时汽车行业内的资源,作为短板补齐,如与裕隆/FCA合作,获得了电动汽车平台与车型研发/制造能力,同时持股拜腾,将量产车型、生产资质、土地与工厂的缺乏拼凑完成。

通过2021—2023年的两年内,靠着拜腾的项目跑通了制造电动车的经验,让全球车企看到了自己拥有造好车的“能力”,完成了入场第一步。

结语

在现今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从“蓝海”时期趋近“红海”,富士康转型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实为一种豪赌。

其面对的对手包括了比亚迪、大众等新崛起或者老牌的车企,富士康的转型是否能够成功,也得几年后才能知道了。

(责编: xuehui)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