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 > 百科 >

至德施仁──周文王姬昌(周文王姬昌的人生简历,以及历史功过)

发布时间:2023-07-27 10:07:58来源:本站原创

【名人简历】

周文王(前1152—前1056年),就是殷商西伯(意即西方诸侯之长,《封神演义》演绎为西伯侯),又称作周侯,周季历(周朝建立后,尊为王季)之子,姬姓,名昌。先秦时期贵族有姓有氏,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故周文王虽姬姓,却不叫姬昌。“姬昌”一说在东汉时期成型,后世延续了这种说法,遂称文王为姬昌。

【历史功过】

周文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位名君圣人,被后世历代所称颂敬仰,《诗经·大雅》中有颂诗。 传《周易》为其所演。

【名言名文】

罪人不孥,有亡荒阅。——《尚书·大传》

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国语·周语》

【赏析】在姜尚的帮助下,姬昌制定了“修德以安内,施奇以谋商”的战略。他施行仁政,安民富国,要使国力强大起来,然后出其不意地去讨伐商纣王。为了发展生产,姬昌宣布了“罪人不孥,有亡荒阅”的政策,不仅不把罪人的家属贬为奴隶,还要把逃亡的奴隶找回来,以防止农业劳动力的大量流失。姬昌又发出“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的号召,赢得了百姓的广泛拥护。他还经常“卑服康田”,穿着破旧衣服下田参加耕作。他勤于政事,常常顾不上吃饭和睡觉。这样,西周兴盛起来了。

【成语典故】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出处:《礼记·杂记下》

释义:文、武:指周文王和周武王;张:指的是拉紧;驰:指的是松弛。意思是说要治理好国家,就要让人民有劳有逸,劳逸结合,使工作,生活有节奏地进行。现多用来比喻生活的松紧和工作的劳逸要合理安排。

赏析:孔子的学生子贡随孔子去看祭礼,孔子问子贡说:“赐(子贡的名字)也乐乎?”子贡答道:“一国之人皆若狂,赐未知其乐也。”孔子说:“张而不弛,文武不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文武指善于治国的周文王、周武王。这段话是说:一直把弓弦拉得很紧而不松弛一下,这是周文王、周武王也无法办到的;相反,一直松弛而不紧张,那是周文王、周武王也不愿这样做的;只有有时紧张,有时放松,有劳有逸,宽严相济,这才是周文王、周武王治国的办法。

【人物传说】

西伯侯与挂面

炎夏一场大雨后,周文王梦见一只背长双翅的斑斓猛虎向自己扑来,惊醒后立即占卜。为了表示对上天的敬重,他吩咐夫人洗手和面,搓成50根面条代替,用来演卦。周文王发现悬挂的面条渐渐拉长变细,而且表示阳爻的中间皆实,对推演结果非常满意。不久,他按照演卦的指引,寻访到了姜子牙。从此,陕西面食中又产生了一朵奇葩——挂面。

飞熊入梦:周文王梦姜太公

周文王怕马上使用素无功德的姜太公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于是使了个“曲线救国”之计:

周文王早上对大夫们说:“我梦见一个好人,面黑而长髯,对我说,给你一个好的辅佐,这样老百姓就有大救星了。”大夫们听了,都说这个好人就是周文王的太公。周文王欲擒故纵地说还需要占卜来确定,而信梦的诸大夫却说这是祖先的命令,无须再占。就这样,周文王顺理成章地任用姜子牙为太师。

历史上是否真的有周文王梦见姜太公一事?或许有,或许没有。同武丁梦见傅说一样,也许这只是周文王的高超政治手腕。

【生平大事】

在位50年,为灭商做好了充分准备

周文王是很有作为的创业主,勤于政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礼贤下士,广罗人才,拜姜尚为军师,问以军国大计,使“天下三分,其二归周”。文王在位,以商朝的一个“方伯”的面目出现,表面上臣服于商朝,暗地里却积极进行灭商的准备。他分化瓦解商朝的附庸,争取与国,成功地调解了虞、芮两国争田纠纷,使河东小国纷纷前来归附,诸侯都把文王看成是以取代商纣的“受命之君”。在虞、芮归附的第二年,文王向西北、西南用兵,为灭商建立了巩固的后方。接着向东发展,过黄河进攻耆、邗等国。沿渭水东进,攻占了商朝在渭水中游的重要据点崇,扫除了周在东进道路上的一个障碍,并且据有关中的膏腴之地。在伐崇的第二年,文王在沣水西岸营建丰邑,把政治中心迁于丰(今西安市西南)。至此,文王已完成了对商都的钳形包围,周人对商朝已经形成咄咄逼人的攻势。

《史记·周本纪》说他能继承后稷、公刘开创的事业,仿效祖父古公直父和父亲季历制定的法度,实行仁政,敬老爱幼,礼贤下土,治理岐山下的周族根据地。在治岐期间,对内奉行德治,提倡“怀保小民”,大力发展农业生产,采用“九一而助”的政策,即划分田地,让农民助耕公田,纳九分之一的税。商人往来不收关税,有人犯罪妻子不连坐等,实行着封建制度初期的政治,即裕民政治,就是征收租税有节制,让农民有所积蓄,以刺激劳动兴趣。对外招贤纳士,许多外部落的人才以及从商纣王朝来投奔的贤士,他都以礼相待,予以任用。如伯夷、叔齐、太颠、闳夭、散宜生、鬻熊、辛甲等人,都先后归附在姬昌部下称臣。姬昌自己生活勤俭,穿普通人衣服,还到田间劳动,兢兢业业治理自己的国家。岐周在他的治理下,国力日渐强大。

就在这大功即将垂成之际,姬昌不幸死去。享国50年,称王前立国43年。

【秘闻轶事】

周文王孝德誉天下

文王为太子时,每天都给父母请安,问寒问暖,父母身体安康,他就喜形于色,父母身体不适,他就满脸愁容。每天他都要亲自检查饭菜是否合父母亲的胃口。父母吃的好,他就吃的饱;父母进食少,他就没有心情。人们一看他的脸就知道他父母身体的好坏。

周文王的父亲王季,是商朝部落的领袖,在自己的儿女中,把胸怀大志的文王作为接班人,由他主持日常事务。虽然每天事情繁多,但周文王仍然不忘自己做儿子的责任,把父母的冷暖时刻挂在心上,从不懈怠。当父母有了过错时,他没有因此而疏远,而是和颜悦色,使父母容易接受。在他认为,父母也是平凡人,当压力超过承受底线时,也避免不了会犯错误,这时,做儿女的不应该横加指责,激怒他们,这才是孝子所为。文王尽孝既有尺度又有原则,既不“愚忠”,也不“愚孝”。他做自己能做的事,忠于职守,兢兢业业。他主政的几年间,西岐发生了很大变化,王季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因此传位于他。

狱中著《周易》

假如一个人被无故投进了监狱,一定会愤怒,或者惶惶不可终日,假如一个八十几岁的人被送进了监狱,就更加痛不欲生了。可是,周文王在监狱中不但没有沉沦,而且完成了《周易》的创作,他的坚韧实在惊人。

殷帝乙三十七年(公元前1156),帝乙去世,帝辛即位。帝辛就是名声坏透了的纣王。当时,西伯姬昌五十七岁,他在商朝上下已有很高的威望,同九侯、鄂侯并称三公。

殷纣王即位后,起初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立志做一个有为之君,但在位二十多年之后,随着国力强盛,纣王变得极端专横残暴,欺压百姓不说,还经常欺负一些弱小的诸侯国。

当时,周部落也逐渐强大了起来,对商朝无疑是个很大的威胁。有个大臣崇侯虎在纣王面前说周文王的坏话,说周文王的影响太大了,这样下去,对商朝不利。于是,纣王费尽心机欲置文王于死地。

有一次,纣王听说九侯的女儿长得很漂亮,就娶了过来。但这位女子非常厌恶他,纣王气怒之下就将她杀死了,而且还把她的父亲九侯剁成肉酱。鄂侯知道后,就向纣王提出了尖锐的意见。纣王不仅不听,又将鄂侯杀死,还将他的肉做成肉脯。

姬昌听说这些事情后,觉得这个女子非常可怜,也就不由地叹了口气。崇侯虎得知姬昌叹气这件事后,立即向纣王作了报告。崇侯虎挑拨说:“姬昌在国内积德行善,这会儿又流露出不满的情绪,说不定会夺取殷商的天下。”纣王听后暗自庆幸,因为他终于找到了一个自认为合适的借口,把姬昌给抓了起来,囚禁在羑里(在今河南汤阴县一带)这座国家监狱里。走进监狱大门时,姬昌已是八十二岁的老人了。

三千年前,牢狱生活的艰难与劳苦我们可想而知,再加上殷纣王如此残暴,他肯定会使文王受尽常人无法忍受的苦难。为了断绝文王与外界的联系,殷纣王不仅在羑里驻扎了重兵,还在通往羑里的道路上层层设卡。文王的儿子想看望父亲,都没有得到纣王的批准。

如果是一个普通人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再加上年岁已高,也许就会停止抗争,顺其自然老死于监狱中。但对于姬昌来说,这却是个难得的机会。他平常太忙了,忧国忧民,忙于政务,无暇思考,现在,身不自由,可心却得到了充分的自由,他就可以安心地考虑他自己想做的事情了。

在异常艰苦的监狱生活里,在不知多少个看不到日月星辰的日子中,姬昌将伏羲氏的先天八卦,与他的“天道、地道、人道”思想相融合,进一步推演为六十四卦,并对每卦与每卦的六爻,按照象数的内涵和有关缘由,分别配以具有吉凶利否含义的卦辞和爻辞。“群经之首”的《周易》,就这样诞生了。

周文王在垂垂老矣,并付出惊人代价后,为我们中华文明留下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典籍——《周易》。从此,华夏先民对宇宙和人生的探索有了更大的进步。司马迁在《史记》中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了这一伟大事件——“西伯拘羑里城演《周易》”。虽然之后的《周易》经过了许多人的修改和重著,但它的首创者周文王也给我们后人留下了很多参考和借鉴的地方。

含泪吃下亲人血肉

“虎毒不食子”,以和蔼慈祥著称的周文王更不会下这样的狠心,可当一碗用自己亲人的肉烹制的羹端到他面前时,他却给吃了下去,他那忍辱负重的精神的确让人钦佩。

姬昌在狱中著作《周易》的事,很快便传进朝内。纣王知道这个消息后,惊讶之余还有些半信半疑。为了检验姬昌是不是圣人,能不能知过去、测未来,纣王想出了最恶毒的主意,他将姬昌长子伯邑考杀死,用他的肉做成肉羹,然后派人把肉羹送给周文王姬昌吃,如果他吃这肉,就说明他就是一凡夫俗子,如果不吃,就说明他确实有着非凡的才能。

而姬昌看到肉羹,立马知道这是用自己儿子的肉烹制的羹,他不忍心吃。但是,如果不吃下这羹,纣王一定会为此起疑心。于是,姬昌忍着悲痛,含着眼泪,勉强将肉羹吃了下去。纣王听了下人的汇报,便冷笑着嘲弄说:“吃自己儿子的肉煮成的羹都不知道,谁说他是圣人呢?”于是便放松了对姬昌的警惕。

而事实上,在吃完肉羹后,姬昌就马上找地方再吐出来。不能设想当时姬昌的心情,虎毒尚不食子,何况是人?更何况是他这样的慈爱的老人?

如今,在羑里城的西北角,距周文王演易处不远,有一个不太显眼的坟冢,这是伯邑考之墓,也叫“吐儿冢”,据说这里就是周文王吐肉羹的地方。当地老百姓说,这是兔儿冢,当时周文王吐下的肉都变成了兔子,一蹦一蹦地跑了。

所以直到现在羑里城附近的百姓中都流传着一句俗话:羑里城的兔子,打不得。因为在他们眼里,兔子是伯邑考的魂。

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但这也正表明了,人们并不因此而怀疑或否定周文王的伟大,反而对他更加地崇敬。

给大臣拉车

身为一国之君,本来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躬身为自己的大臣做事。然而,周文王不仅将自己的辇给大臣姜子牙坐,而且还亲自拉他行走了八百七十三步,他这种虔诚求贤的做法打动了姜子牙,终于获得姜子牙的鼎力辅佐,成就了霸业。

纣王把文王抓入监狱之后,周部落的贵族把许多美女、骏马和其他珍宝,献给纣王,又送了许多礼物给纣王的亲信大臣。

纣王见了美女和珍宝自然高兴得眉开眼笑,还得意洋洋地说:“光是一样就可以赎回姬昌了。”于是,立刻把周文王释放了。周文王见纣王昏庸残暴,丧失民心,就决定讨伐商朝。可是他身边缺少一个有军事才能的人。他暗暗想办法物色这种人才。

一天,周文王坐着车,带着他儿子和兵士到渭水北岸去打猎。在渭水边,他看见一个老头儿在河岸上坐着钓鱼。大队人马过去,那个老头儿只当没看见,还是安安静静钓他的鱼。文王看了很奇怪,就下了车,走到老头儿跟前,跟他聊起来。

经过一番谈话,文王知道此人叫姜尚(又叫吕尚,“吕”是他祖先的封地),是一个精通兵法的能人。文王非常高兴,说:“我祖父在世时曾经对我说过,将来会有个了不起的能人帮助我把周族兴盛起来。您正是这样的人。我的祖父盼望您已经很久了。”说罢,就请姜尚一起回宫管理国家大事。

姜子牙便问周文王:“大王请我,怎么让我进京呢?”

周文王说:“骑马、坐轿,随你挑。”

姜子牙说:“我一不骑马,二不坐轿,大王的辇让给我坐我就跟您回去。”

跟周文王来的文官武将听姜子牙这样说都愣了,心想:“这辇只有帝王才能坐,你姜子牙算老几?还要坐辇!”

可是,周文王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姜子牙又出了难题:“我坐辇,还得大王亲自拉着。”

文官武将更是吓了一跳:“姜子牙居然把周文王当成大骡子大马啦?罪过不小!胆子可真大!”

可是,周文王又很爽快地答应了。

姜子牙坐上辇,周文王拉着,一步一步地走。看来,周文王是真心真意的要请姜子牙!一个大王,平日里肩不挑担,手不提篮,这回拉了个辇,哪能拉得动!拉了一段路,停下来歇脚。看姜子牙,在辇里还睡着了!周文王歇了一阵,再拉一气,又拉不动了;再歇了一阵,再拉。拉了三段路,歇了三次,累得汗珠子赶点儿滴,连气儿都喘不上来了,只好对姜子牙说:“实在拉不动了!”

姜子牙睁开眼睛,下了辇问:“大王拉我走了多少步?”

周文王说:“我没数。”

姜子牙说:“大王拉我走了八百七十三步,我保大王的子孙坐八百七十三年的天下。”

周文王一听,后悔了,连忙说:“你快上辇,我还拉。”

姜子牙摇头说:“晚了,不行喽!”

之后姜子牙就随周文王回朝了。

因为姜尚是文王的祖父所盼望的人,所以后来叫他太公望;在民间传说中,他叫姜太公。太公望是周文王的好帮手。他一面提倡生产,一面训练兵马,周族的势力越来越大。

【养生之道】

周文王素食

伏羲创立了八卦,文王将八卦发展为64卦。他们都是圣人,智慧卓越,也都素食。

伏羲说:“戒肉吃素,各全生命,以养天和,无伤无害。岂不为美?”。

文王说:“伏羲时代,没有如此丰盛的谷物,尚且能不吃肉!何况如今五谷丰盛,美味可口。”

科学证明,素食是有利于养生的。

【名人评说】

《诗·大雅·文王》说“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仪刑文王,万邦作孚。”

孔子称周文王为“三代之英”,还感慨道:“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孟子称文王这样的圣人,500 年才出一个。

【历史遗迹】

文王陵

位于咸阳市北5公里的周陵乡崔家村南。底部周长310米,高11.8米,墓前有清代毕沅所立的碑石。

【历史启示】

周文王求才定天下

千百年来,姜子牙的名字一直是家喻户晓,历代传诵。《封神演义》中的姜子牙行年70而帮助周文王平定天下的故事也一直脍炙人口。当然,人们津津乐道的姜子牙的故事已经被神化了,历代艺人说唱的姜子牙俨然是个能呼风唤雨、法力无边的神仙,这当然不符合历史事实。但是,历史上确有姜太公其人。

姜子牙年逾古稀仍然未遇明主,后来听说周文王很重视人才,便拿上钓鱼竿到渭水之滨,终日借垂钓来修养心志,磨炼毅力。他钓鱼人来不用鱼饵,正所谓“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其实他是想看周文王是否识才,能否放下架子求才,进而决定是否为他效力。

古人迷信,凡事总要先占卜吉凶。周文王要打猎,占卜的结果是:所获猎物不是虎豹豺狼,而是可以成就霸业的王佐之才。周文王十分惊奇,自然格外留意。出猎时,果然在渭水之滨遇见姜子牙,被他一番富有哲理的话语所折服。

姜子牙说:“凡是河流源头渊远者,河水必然奔流不息,于是才有鱼群栖息;树大根深者必定枝繁叶茂,于是才能果实丰硕。同样的道理,人与人之间唯有相互理解,心灵相通,才有发展伟大事业的前提。比如在溪边垂钓,小鱼总是盯着小饵,若有若无的钓线使它放松了警惕;稍大些的鱼儿总是看好块大味香的饵料,即使是钓就在身边,为求得香甜的美食,它也会忘掉危险而冒险一搏。而要想钓到大鱼,就要安上大块饵料,钓线也要粗壮结实,否则就会失之交臂,鱼饵两空。鱼一旦吞下钓钩,钓线就牢牢地牵住它;用人也是如此,人才一旦接受了相应的待遇,便会为施恩者尽心竭力地服务。用网捕鱼,还会有漏网的;可用饵钓鱼,却可以把水中之鱼陆续钓尽。同样的道理,提供相应的待遇,就可以把天下的人才都招揽而来。悬纶垂钓与治国平天下,虽事有大小之别,目标也有高下之分,然而其中的道理却是相通的。钓鱼的三大要领无非是钓点判断、饵料设计和提竿溜鱼,而治国平天下也有三大法宝:提供优厚的待遇是为了让所用之人贡献聪明才智,提倡视死如归的精神是为了让士兵英勇善战,设立高官厚禄是为了让贤臣良将帮助君王成就大业。”

姜子牙这一番言简意赅、深入浅出的分析使周文王怦然心动,于是躬身而请,竭诚相邀,与之同车回京,委以社稷重任。结果,周文王得以宏图大展,开创了西周王朝300年的基业。

常言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千里马也就只能骈死于槽枥之间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周文的留心求才,慧眼辨才,不是更值得我们称道吗?

这里面就涉及到领导者如何识人用人的问题。作为领导者应善于发现千里马,善于利用千里马,善为伯乐。

(责编: xuehui)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