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八卦 >

《雨果》人物塑造:从绘本小说到3D电影的成功之路

发布时间:2023-09-19 11:35:24来源:

点击全文阅读

《雨果》标志着马丁·斯科塞斯对三维空间的第一次尝试。这部电影赢得了2012年度奥斯卡的5个大奖,分别是:最佳视觉,最佳摄影,最佳音效,最佳声音剪辑,以及最佳艺术指导,这些奖项都是因为这部电影出色的视听效果。

不过,与马丁·斯科塞斯的经典影片《出租车司机》与《愤怒的公牛》相比,《雨果》里的两个主要人物,一个是梅里爱,另一个是虚拟的雨果,并没有给观众留下太深的印象。

本论文试图将梅里爱与雨果与绘本小说与电影相比较,对《雨果》中所塑造的两位主要人物进行分析,从人物对话、动作、道具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与绘本小说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对《雨果》中的两位主要人物做一个比较深入的探讨。

角色对话

电影语言既是视听语言,又是对角色对话的高度重视。电影人物形象的塑造除了依靠演员的表演外,更多的是通过对话与动作来实现。美国著名剧作家悉德·菲尔德认为,对话的作用在于“推动故事的发展。

公开角色的信息,因为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的过去;把必要的事实和信息传递给读者;人物与人物之间建立起一种真实而又自然的关系;让角色有深度,有内心世界,有人生目标;表现故事与人物之间的各种冲突;表现人物的情感状态;评价动作。”由此可见,对话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果你是马丁·斯科塞斯的粉丝,一定会记得《出租车司机》里,男主角对着镜子自言自语的样子。马丁·斯科塞斯对梅里爱、雨果等主要人物的语言非常熟悉,他给自己的女儿读了一遍又一遍,这是一个很好的对比分析。

作者力图描绘梅里爱的内心世界,这是他力所能及的。关于雨果这个小男孩的成长,也写得很详细。

故事里,伊萨贝拉在玩具店里给雨果读希腊神话故事,故事讲到普罗米修斯偷火给人类,雨果想知道,为了生存,为了修理机器人,他成了一个小偷,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呢?接着,雨果从他的抽屉中取出了那只蓝色的发条老鼠,于是他们就开始谈论“Fix”和“目标”。

雨果讲到一个人失去了 Purpose,就像是一台坏掉的机器,然后又讲到了“梅里爱”,这两个人的对话在电影中都被保留了下来,因为“Purpose”和“Purpose”是故事的中心,也是这个中心,也是这个中心,是这个中心,引导着男孩去拯救梅里爱,去追寻自己的梦想。

行动与心路历程

除了人物对话之外,如何展现梅里爱与雨果这两个在职业生涯中受挫的人物形象,也是塑造人物形象的关键所在。悉德·菲尔德强调,“人的灵魂在于行动,一个人的行动反映出这个人的性格。”

马丁·斯科塞斯对梅里爱在影片中出现的方式进行了精心的构思。绘本中,梅里爱在翻阅被缴获的“雨果”笔记本时,目光停留在了一幅画上,画中有一个机器人正坐在那里写作。然后是三个机器人,一步一步地拉近,就像是在拍电影一样。

电影里,马丁·斯科塞斯给机器人加了几页,梅里爱飞快地翻了翻,机器人似乎在动,慢慢地从侧面转到了正面。镜头捕捉到了梅里爱翻阅笔记本时细微的表情变化,这对演员的演技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这一改动非常具有电影色彩,不仅透露出电影诞生的奥秘,还透露出梅里爱的身份。

与原作相比,梅里爱的动作设计,也是值得商榷的。影片中最让人迷惑的一幕,就是两个小孩试图揭开谜底,却发现一个神秘的箱子掉在地上,箱子里有很多梅里爱以前的设计。

当梅里爱看到这一幕时,他愤怒地把画撕成两半,然后告诉雨果:“我如此信任你,你却用这种方式来回报我。”你好狠心。”说完捂着脸哭了起来。看到自己之前的设计图,想起了往事,想要将其撕成碎片,也是情有可原的。

但是,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一个小孩身上,是不是有点说不过去?小男孩雨果的残暴究竟是什么呢?还有,梅里爱是不是太脆弱了,看到自己的作品就哭了?这些都是可以考虑的。这幅画看起来更像是一幅画,虽然画中也出现了撕画、抽泣的情况,但却没有一个人是冲着雨果来的。

作为早期电影的先驱,马丁·斯科塞斯主要通过还原梅里爱在电影中拍摄的场景,以及在电影中播放的无声电影,来实现对梅里爱的尊重。他花费巨资重建梅里爱的玻璃工作室(全球第一家工作室),希望通过3D影像将观众带到梅里爱“造梦”的地方。另外,马丁·斯科塞斯还仔细地在各个章节中加入了早期的电影片段。

片长约8分钟,中间穿插着几段著名的无声片段,这段片长约8分钟,其中有两个小主角正在观看电影学院图书馆的学者雷内·塔巴(Rene Taba)的作品,还有雷内·塔巴(Rene Taba)讲述他孩提时代去梅里爱工作室的故事。

梅里爱回忆她过去辉煌的电影生涯(同样长达8分钟),以及梅里爱在电影学院放映厅隆重登场(长达4分钟)的最后一幕,这些镜头中,也加入了一些以前的片段。关于梅里爱的电影有十多部。这些都是非常珍贵的,也确实能够很好地体现出一个电影先锋的功绩。

道具的运用

在《雨果》里,有四样东西让人印象深刻,分别是火车站的大钟,蓝色的发条老鼠,笔记本和机器人。这部影片中,大钟显然充分发挥了它的作用,导演为此设计了一个令人兴奋的冒险故事。

雨果为了躲避车站保安,先是抓住了时钟上的指针,然后顺着指针慢慢移动,最后滑到了窗台上,这才逃过一劫。这一幕显然是为了向早些年的无声电影《安全至下》致敬,并创造出一种3D效果,显示出雨果的无畏精神。

贯穿整部电影的道具是一个机器人,是梅里爱捐给博物馆的。在绘本的描述中,雨果对于机器人的情感是非常复杂的,并且有一个变化的过程。当他看到机器人时,他很喜欢。在儿子的恳求下,爸爸答应尽最大的努力把机器人修好。

后来,他的父亲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被火烧死在了博物馆里。雨果认为这一切都怪自己,就是因为自己想让老爸去修理那台机器人,所以老爸才会这么晚还待在博物馆里。他懊悔不已,伤心欲绝,真想一头栽倒在人行道上,从此销声匿迹。

后来,他被舅舅收养,在舅舅离开后的第三天夜里,雨果决定逃走,路过一片废墟时,他看到了那台残破的机器人。他率先坐下,久久不动。说完,他走到一边,又回来拿起一片。这台机器人比小说中的要大得多,雨果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它带了回来。

陆隐听到了“修好它”的声音,也不知是鬼隆的声音,陆隐下定了决心,一定要把它修好,这样他就不会孤单了。之后的三个月里,他一直拿着父亲在生日那天给他的那本笔记本,那本笔记本上记录了父亲生前为了研究机器人而绘制的各种零件的照片。

电影里的机器人,是被他的父亲发现后,被他的父亲带回了家。雨果正忙着修理机器人,叔叔来告诉他爸爸已经烧死了,他把机器人拿起来跟叔叔一起去了火车站。

这些改动令人感到遗憾,想像一下小说中,一个小男孩费力地抱着一个机器人的场景,还有小男孩在修理机器人时的心理变化,影片本应该很好地利用男孩和机器人之间的缘分,让观众感受到一个孤儿的痛苦,孤独,思念和勇气。电影中对雨果与机器人相遇的细节进行了删减,最终对雨果的立体形象造成了影响。

电影的名字叫《雨果》,但在电影开始之前,观众们都会认为雨果才是电影的主角。在电影的后半段,由于机器人的出现,电影的开创者梅里爱被搬上了台面,接下来,随着梅里爱的真实故事被搬上台面,梅里爱逐渐成为主角,但是,导演对于电影开创者梅里爱的崇敬之情,阻碍了对梅里爱这个历史人物的艺术想象,也阻碍了对雨果这个虚构的小英雄的更深的表达。

(责编: jiaxing)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