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八卦 >

日剧《白色巨塔》:信念胜过生命的探讨

发布时间:2023-09-19 11:30:22来源:

点击全文阅读

《白色巨塔》讲述的是日本第一医院外科医生生财前五郎在功名利禄、道德和法律之间苦苦挣扎,最终走向死亡的悲剧故事。

《白色巨塔》在亚洲医学题材电视剧中,是一部无法超越的作品,因为它的故事深入到了人性的深处,医德的游戏,人性的对峙,矛盾的设定,打破了道德和善恶的二元对立,转向了对制度问题的反思。《白色巨塔》既是对人性的真实剖析,也是对日本医法之间矛盾的深刻反思,并提出日本现代文明高度发达后,医生需要重拾职业信念,健全医德,医疗体制亟待改革的观点。

论情节结构的审美特性

相对于其它艺术形式而言,电视剧情节的构建与母题关系最为密切。歌德曾说过:“母题是人类在过去和将来不断重复出现的精神现象。”

母题在电视剧情节建构中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影响着电视剧叙事的审美效果。《白色巨塔》在人物母题上体现了“医患同体”的母题。财前五郎不仅是一位优秀的癌症治疗专家,同时也是一位晚期肺癌病人.以“成功的癌症专家”与“无药可救的病人”为双重身份设定,体现了日本传统的“哀”的审美理念。

《白色巨塔》在人物主题上更为深刻的表现为:金钱面前的痛苦是多维的,是肉体与精神的多重困境。在情势母题上,《白色巨塔》的情势母题是权力的维系与更替。他每走一步,都会走到那座白色巨塔的顶端,为了获得更多的权势和财富,他会按照白塔的游戏规则,一步步地往上爬,直到快要爬到顶端的时候,他才会倒下。电视剧作为一种大众文化产品,其视觉表现力中凝聚着更为丰富的“母题”影像,这一影像是基于大众文化心理结构而形成的,可视为母题内容的一种形式。

《白色巨塔》每一集的开头,都会有一段重述:教授在前,一群医生在后,就像皇帝在前巡视一样,还会有一段旁白:“教授在前。”每一集重复讲述这段情节,都是对封建社会腐败医疗制度的一种讽刺。在剧中,财神伸出一只手,似乎想要抓住什么东西,这一幕看起来很普通,但实际上却是刻意为之,用“手”来比喻财神对权力的渴望,暗示财神对权力的渴望,同时也表达了对人性的思考。

戏剧性冲突的“道德困境”

《白色巨塔》的矛盾处理得非常巧妙,充满了古希腊的“道德困境”,站在哪一边,哪一边就会受到伤害,无论怎么选,都是两难的选择。《财前》与《里见》的矛盾贯穿于剧中。

其实,二者都包含着对生命的尊重,是生命的两种表现形式。“人”与“医学发展”是本剧所要讨论的焦点,而两者之间的区别就在于谁是医学的主体。

在里见看来,“人”是医学的主体,所有的医疗方法和先进科技都是以病人为服务对象,所以治疗时要以人为本,既要治疗病人的病痛,又要关注病人的心理健康。蔡谦认为,病人只是病源与手术的载体,因此,对于癌症晚期病人,蔡谦认为,不应该继续留在医科大学,而是应该转院到当地医院,将床位与资源留给有希望的病人,这才是对病人负责。在他看来,医生不能只挑病人,哪怕是晚期的癌症病人,也应该积极治疗。

英国小说家福斯特在他的《小说面面观》一书中提出了“圆”这个美学概念,他说:“一部复杂的小说,往往需要一个扁平的人物和一个圆的人物,它们互相映衬,才能展现出道格拉斯无法想象的复杂生活的真实。”

《白色巨塔》通过塑造一个个栩栩如生、栩栩如生的圆形人物形象,对人性进行了深刻的揭示。财前五郎:一步一步的理想变成了对权力的渴望,最后走向了自毁的道路。

在《白色巨塔》中,主人公角财前五郎的塑造具有一定的负面意义。

一方面,财前医术精湛,业务能力超群,多年来专注于肿瘤切除术,救活了无数病人,在业界享有很高的声誉。他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与理想,那就是推动医学进步,建设全世界最好的医院,为更多的癌症患者提供治疗。

另一方面,财前也是个实用主义者,他固执,对权力充满了欲望,对病人漠不关心,他迫切地想要出人头地,想要登上这座白塔的顶端,获得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名利和名声。财前五郎费尽心思登上教授之位后更是飞扬跋扈,致使佐佐木庸平误诊。

为了维持现有的地位与尊严,财前指使科室的医护人员伪造病历,买通证人做伪证。在医疗纠纷案件的审判中,他颠倒黑白,歪曲事实,取得了一审和二审阶段的阶段性胜利。受害者家属为了这场官司倾尽全力,精疲力竭,而罪魁祸首的财神,却是个小人,事业蒸蒸日上,全球最大的癌症中心即将落成,财神已经被卫生部任命为癌症中心的院长,财神即将登上白色高塔的顶端。

就在事业最鼎盛的时候,财前被发现患有肺癌,在胸腔内“播种”了癌细胞。

临死前,他还在为世界上最大的癌症研究中心的漏诊病人而担忧,临死前,他还在临死前,留下了一封遗书,让医院解剖他的尸体,以示对癌症的研究,他终于找回了医生的尊严。东贞藏:爬上了白色高塔顶端的政治家,终于醒悟过来,想要为自己的救命恩人报仇。

东贞藏是医科大学的老教授,财前的老师,也是一位老谋深算的政治家。学富五车之前,他在医学界的声望极高,医术高明,态度嚣张,这让董教授很是嫉妒,觉得自己的权威被人夺走了。为了阻止财前成为教授,东贞藏力荐自己看好的未来女婿接任教授一职,既能巩固自己在医科大学的地位,又能在退休后找到一个更好的归宿,一举两得。

在因佐佐木庸平误诊而引发的医案中,东贞藏在经历了复杂的心理斗争后走上了法庭,为的就是赎罪自己是一名医师。或许只有离开了这座白塔,他才能真正的认识到,在他的前半生,他究竟是一个医生,一个学者,还是一个站在白塔顶端的政客?最后,东贞藏得知财前被诊断出肺癌,希望自己能为他做手术,东贞藏觉得自己得到了学生们的信任,这份信任最终化解了两人之间的长期冲突。

关于哲学命题的“正反”排列

“财前”与“里”并不是电视剧中常见的“敌”“友”关系设定,而是“正”与“反”两个哲学命题。

两人的信念是一样的,都有一个伟大的医学理想,那就是治病救人,让医学更上一层楼。在财主面前,他是实用主义者,在里面,他是理想主义者。

“大人之间没有对错,只有利害关系”的说法,在里见的心中,只有对与错,没有利害关系。他淡泊名利,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病理学研究,时刻把患者放在第一位,用实际行动努力营造出一个不仅能治愈患者身体上的疾病,还能给予患者精神上的关怀的医疗环境。

在医患纠纷案中,里见不畏医务部部长的威逼利诱,毅然三度出庭,扞卫事实真相。“里见”承载了创作者崇高的信念,承载了作者对于“医生”这个职业理想的所有美好意图,成为了一面反映功利前的镜子,也是一种神圣的象征。

财前与里见,有着完全不同的“三观”,这两个人的医术,都在不断的进步着。虽然里见并不认同财前的人品,但每一次看过财前的手术后,他都会和财前握上一把,赞不绝口。不管他有多看不起里见,但每一次他做了什么,得到了什么荣耀,他心里都会有一种被人认可的感觉。比喻性修辞手法的运用,使作品具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白色巨塔》运用了大量的隐喻、象征和重复等修辞手法,在作品中形成了一种含蓄、含蓄的美学风格。

戏剧名称的隐喻戏剧名称

那座“白色巨塔”,便是一个很有深意的比喻。

“白色巨塔”的第一个意思,就是浪速大学的癌症中心,也就是救死扶伤的白塔。第二层意思就是在医学领域中形成了一个封建而又僵化的权威系统,这个系统就像一座吃人的塔楼。只有在医疗行业里,才会有职称制度的存在,高级别的医生,拥有绝对的话语权。白塔内等级森严,教授与副教授之间的学术地位也是天差地别。

从表面上来看,国立医大是一个充满了科学圣洁与时代进步的地方,但实际上,它却是一个由封建阶级与特殊组织所组成的网络。隐喻性的符号影视作品能够利用细节、道具以及特殊的场景构成隐喻,含蓄而形象地揭示人物的性格,并对人物的命运进行预示。

在《白色巨塔》里,有一个重要的隐喻符号,就是欲望的隐喻。这部剧中多次出现的这个昂贵的打火机,是财前的岳父财前在他争夺教授职位的时候送给他的。岳父告诉财前:“你必须成为一名教授,当教授的人必须使用一只代表身价的打火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岳父对财前成为一名政治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从接过打火机开始,财前就已经走上了权力斗争的道路。财前临死前将打火机还给了老丈人,并告诉老丈人:“不要再用了。”

虽然他的肉体已经濒临死亡,但是作为医生的灵魂正在觉醒。《白色巨塔》将财前的成功与失败有机地结合起来,故事以财前写给里见的一封信而告终,他在信中指出癌症治疗的未来方向与希望,不仅引起观众的同情与心灵的净化,也引起观众对医疗发展的思考。

说到底,他还是一个医生,临死前还想着救死扶伤,战胜癌症。作为一名医生,职业信念与功名利禄之间不断地发生着冲突,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有了结果。医疗剧最终还是回到了医学本身,并对医学主题进行了升华,最终达到了构建医学和人文之间深度对话的终极目的。

(责编: jiaxing)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