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八卦 >

《你好,之华》解读岩井俊二:爱情、亲情与遗憾的诠释

发布时间:2023-09-19 11:23:59来源:

点击全文阅读

岩井俊二是日本“新电影运动”中崭露头角的一位新导演,在进入影视圈前曾从事过电视业,这对他的电影创作有很大的影响。他的影片常常聚焦在个人身上,提倡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探寻与拷问。

一以贯之的青春主题,生动而又支离破碎的叙述方式,浪漫而又忧郁,这一切的一切,都营造出了一个只属于岩井俊二的影像世界,这是一种“岩式”的风格,也是一种独特的美学,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他们既能享受到美好的视觉享受,又能沉醉其中,追逐自己的梦想。

冰冷与柔情

《你好,之华》里,男主角尹川用回信的方式,追忆自己失去的青春岁月:认识之华的缘由、意外遇到之男的相遇、带着少年情怀躺在床上给之男写信、两人在大礼堂排练毕业演讲时的温馨与甜蜜。

这些记忆很美好,也很亲切,就像年少时的记忆一样,深深的烙印在她的脑海中,无意间流露出的点点柔情,足以融化冰冷的现实。岩井俊二喜欢用回忆的温暖来打动观众,也喜欢用冷漠的态度来表现生活的残酷。

比如在片子里,与记忆相呼应的现实,总有一种锐利的穿透力,适时地打破了对过去的追忆与幻想。

影片开头是成年志男的葬礼,后半部则是由志男与尹川的对话,将志男高中毕业后生命与死亡的真相拼凑出来:志男最终没能跟尹川在一起,却与一位小混混结了婚,婚后因丈夫无止境的家暴而患上忧郁症,屡次自杀,结束了短暂的生命。

少女时,之南美貌聪慧,是学校里的风云人物,收获了无数的掌声与羡慕,但长大后,却走上了另一条路。电影里,少女之南反复念着毕业感言,她的声音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然而等待她的并不是一条铺满鲜花的光明之路,而是一条布满荆棘的凄凉之路。

岩井俊二用这样强烈的现实与记忆的反差,给观众带来巨大的心理落差,表达出青春结束后的孤独与无助。

 诗情画意

岩井俊二喜欢在他的电影里加入暗恋的元素,把波澜壮阔的场面改为平静而细腻,以此来展现男主角广阔的内心世界。

比如在《情书》中,男藤井树对女藤井树的爱慕,被时间埋葬,历经时间的流逝,终于被发现,从此刻骨铭心,永生难忘。再比如《四月物语》中,女主为自己喜欢的学长默默付出,最后在大学里和对方重逢,以一颗暗恋之心缔造了爱情奇迹。

通过岩井俊二淡淡的、细腻的镜头,却能将爱情的情节,变得浪漫而富有诗情画意,很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和共鸣,这一点,也在《你好,之华》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影片中有四个秘密的线索,其中一个就是女孩之花暗恋年轻的尹川:为了自私,连尹川要她转交给妹妹之南的书信都偷偷藏了起来。时隔多年,两人再次在同学会上重逢,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很久,但余华面对自己的初恋,依然表现得像个小女生一样手足无措,有时手忙脚乱地找口红补妆,有时还会以之南的名义写一封信,询问尹川对她的看法。

记忆里,年少的尹川会默默地跟在之南身后;会对南华的一切感到好奇,于是想尽办法向华子打听南华的事;他也会真诚地写下这封信,并期待着她的回复。第三个故事,则是由花之女飒然对同桌的暗恋:向表姐倾诉心事时,她说自己很怕见对方,怕脸红心跳,甚至想转学。

第四段写的是智花的婆婆和老爷爷的爱情故事:二人通过书信交换了学习英语的经验,并将心中所藏的东西写了下来。这些穿插在记忆与现实之间的各种情感,以及不同年龄段角色之间的暗恋细节,岩井俊二都用他那超乎寻常的洞察力,用唯美的镜头展现了出来。他生动而形象,真实而有趣。他还通过对影片中人物情感历程的细致刻画,让观众很自然地进入到了爱情的世界中。

岩井俊二 的物哀之美

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美好的东西瞬间被摧毁”这一现象深深植根于日本人的潜意识之中,所以日本电影常常伴随着忧伤,弥漫着淡淡的忧伤。日本传统文化中对“死”的美化,使得“死”成为岩井俊二电影中经常出现的一种意象,通过特写、空白镜头等手段,来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美好。

在《你好,之华》中,岩井俊二有节制地把这一日本美学理念移植到中国语境中去,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避免了“水土不服”的窘境。之南的死是贯穿整部电影的主线,作为主角的他经常出现在大家的记忆里,但导演却没有给他任何镜头,也没有给他任何照片,就好像她只是一个永远也抹不去的青春符号。

所以,之南在观众们的心目中,一直都是一个单纯而聪慧的女孩,即使后来发生了那样的事情,观众们也只能从电影中对她的描述中去想象。此外,虽然在影片中多次提到之南的死亡,但是却是隐忍而克制的,并没有大喊大叫,只有对逝者的追忆与怀念。

导演并没有给出之南死亡的细节,但却在电影里提到了一件事,那就是之南的家人说她是因为病死的。在世俗眼中,自杀是一件很不好的事情,这种设定既能维护死者的名誉和尊严,又能为中国人所理解和接受,同时也是一种对死亡的敬畏。

 以失败告终的初恋

岩井俊二擅长用清新亮丽的影像来刻画爱情,不管是单纯美好的初恋,还是无声如诗的暗恋,他都能用自己敏锐的目光用镜头捕捉并记录下来,谱写出一系列与爱情有关的青春之歌。然而,他虽然痴迷于细致地描绘爱情的本来面目,却并没有耽于追求完美的爱情结局。

他电影里的爱情故事,大部分都是不了了之,或者没有给出明确的结局,给了观众足够的想象空间。在《你好,之华》中,尹川从一个英俊潇洒的年轻人,变成了一个落魄的中年男人,而志南,则是因为遇到了一个不爱他的人,最终身负重伤而死。

尽管这对曾经令人艳羡的校园情侣最终没有迎来童话般的幸福结局,但从影片中我们能够感受到,那份爱意并没有随着之南的离开而消散,而是在记忆的夹缝中凝固成了永恒。不因为结局就否定过程,对已经成为过去的爱人,始终怀有一份感激与善意,这也是导演想要表达的爱情观。

另外,岩井俊二也喜爱把情绪客观化,并以书信为情感载体,烘托人物的心理状态。不管是尹川小时候写给之南的信,还是长大后重逢时之华以之南的口吻写给尹川的信,亦或者是之华的婆婆写给老人的信,都被导演用来推动剧情的发展,并巧妙地把人物的情绪和信的内容联系在一起。就这样,书信成了影片中人们心灵沟通的桥梁。

在现代社会,短消息、微信等为人们提供了便利,然而,在“读屏”时代,人们却丧失了书写的礼仪与庄重,进而丧失了发泄情感的渠道。导演特意安排了之华摔坏手机的情节,并通过写信这种古老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这也反映出了他对于当下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缺少真正情感交流这一普遍现象的思考和考量。

 光色应用:迷离

岩井俊二曾在他的随笔中写到:“对于我而言,最重要的是,即使今天要下雨,即使没有带雨伞,我也要把125号镜头拍得明亮一些,让绿色看起来更鲜艳一些。”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他在电影中对色彩的运用非常讲究,经常用色彩渲染人物的情绪,象征心境,营造氛围。

在《你好,之华》里,他对现实场景采用了冷淡、灰暗的色调,对记忆片段采用了明朗、温暖的色调。电影一开始就是一场葬礼,从布景到服装,都是黑白相间的,但画面的色调却是灰白相间的,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

尹川偶遇了睦睦与昭然,在他们的邀请下去了昭华母亲的家,并且在昭华母亲曾经住过的屋子里祭拜过后,独自一人陷入了沉思,整幅画的色彩也是暗淡的,衬托出了人物忧伤的心情。

记忆中,尹川和志华第一次见面,是在足球比赛中,两人聊了几句。以及之南请求尹川帮助修改毕业演说,二人一同在礼堂讨论的场景;片尾,尹川终于放下了过去,一边走着,一边看着远处的风景,回忆着小时候和她在一起的美好时光。导演用暖黄色的色调来表现这些场景,既有一种怀旧的温暖,又有一种让人心潮澎湃的感觉。

“不管是不是有词,当音乐和影像结合在一起的时候,都能更好地表达出意思。”岩井俊二善在影片中运用音乐暗示环境,抒发情感,突出了影片的主题。他自己也经常为电影作曲,尤其是钢琴。

钢琴音乐也贯穿了电影《你好,之华》的始终。清脆纯净的琴声,配合着恬静淡漠的画面,营造出一种悲伤却又不悲伤的温馨意境。影片以一首沉闷而又沉闷的钢琴曲子开始,把观众带进了葬礼上的肃穆气氛。

在电影的最后,尹川去图书馆找了志华,给了志华一本关于青春的相册,两个人握了握手,音乐在这一刻变得缓慢而温暖,仿佛一切都已经过去了。除此之外,在影片中反复播放的之南读毕业演讲的片段中,音乐也是柔和而宁静的,再加上学生时代的之南稚嫩而充满活力的声音,展现出了一种对生活的美好预感和无限祝福。

终于,尹川解开了心中的疙瘩,放下了过去,开始勇敢的面对未来。当他回头看去时,他看到了一群人正站在自己家的大门前,看着自己的背影,那梦幻般的钢琴曲,让所有人都为之动容。

《你好,之华》是岩井俊二执导的第一部中国电影,在继承了他一贯的诗情画意的同时,又在中国语境中融入了日本的美学元素。它不仅回顾了他的经典之作《情书》、《花与爱丽丝》,同时也是他在跨文化视野中的一种新的尝试。

通过对这部影片的分析,我们可以对岩井俊二电影的艺术风格有更深的了解:他的影片往往把青春作为一个多元化的主题,借鉴日本传统的美学思想,通过深刻的情感表达,清新的图像,浪漫舒缓的钢琴曲,对个人的生命和成长的本质进行解读。

(责编: jiaxing)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