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八卦 >

那英打压刀郎,娱乐圈乱象大白!郭德纲笑傲江湖,最有发言权

发布时间:2023-08-02 13:20:01来源:本站原创

刀郎以一首《罗刹海市》宣告王者归来。

曾经那个搅动娱乐圈风云的音乐鬼才,重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也勾起了当初那英等一众宵小打压刀郎的陈年旧事。

多少人为刀郎的遭遇意难平,就有多少人借助《罗刹海市》的热度,对那英、杨坤、汪峰、高晓松音乐“四小鬼”展开舆论反攻。

回过头来看,刀郎退圈的这十二年来,“四小鬼”无不陷入困境:高晓松因诸多“公知”言论,被网友一度骂到退网;杨坤的“公羊嗓”始终不温不火;汪峰屡上头条不成,还是靠着跟章子怡结婚搏到了一次出位的机会;那英也有江郎才尽之势,多久没推出能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了?

事实证明,“四小鬼”救不了娱乐圈,也救不了华人音乐。

反倒是刀郎以一曲《罗刹海市》在全球音乐界掀起了一波浪潮,上架11天全球累计播放80亿次,把华人音乐拉到了一个新高度。

为什么拥有“高审美”的那英,没能创作出足以代表华人音乐水平的作品,反而是刀郎这个“农民歌手”,创作的作品风靡全球?

因为音乐并不是单纯的“审美”,它是情感的宣泄和表达,追求的是与歌迷的精神共鸣。

所谓“审美”只是形式,而那英之流,恰恰是流于形式。

《罗刹海市》的爆火,就说明了这一点:它的歌词是晦涩的,很多歌迷需要看翻译才能听得懂歌里的意思;它的曲调也没有多高雅,东北二人转的腔调让人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可歌迷为什么宁愿花时间看翻译,也要听懂这首歌?

因为它的讽刺意味是足以激起大家情感共鸣的,人们能从这首歌里听到世界的乱象,黑白的颠倒,小鬼们的痴妄,受迫害者心有不甘的呐喊。

这是高级的音乐,高级的美。

一种反讽之美。

再来看汪峰的代表作《春天里》,那英的代表作《默》,杨坤的代表作《空城》,所表达的都是别人不懂“我”,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标榜和苦苦挣扎。

初听似稍有韵味,但就怕对比,一旦跟《罗刹海市》对比,就显得苍白无力,无病呻吟。

试问,无病呻吟的音乐又怎么能担当得起拯救华语乐坛的重任呢?

说到底,他们流于学院派音乐的形式,而忽略了对高级音乐之美的追求。

他们自然会有一批拥趸,但这批人太过小众,不足以网罗芸芸众生。

可他们自己不懂变通,不愿意学习进步,却又不断地打压进步者,这才是最可怕的。

我们常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因为文学乃至艺术的审美应该是千人千面的,并没有一定之规,如果非要搞出自己的一套所谓“标准”,那只能说你在固步自封。

而恰恰那英就有一套自己的所谓音乐审美标准,用她的原话说:“(刀郎的歌)他不具备审美观点。”

她将自己的所谓“审美观点”,当做放之四海而皆准而教条,这倒也罢了,凡是不符合她教条的,她都要判为“死刑”。

就连她自己也说,她卖不过刀郎,然后又紧接着说了一句,但不能以卖出的唱片量为标准。

相较于当年初出茅庐的刀郎,那英是成名已久的“前辈”,有江湖地位,有社会资源,有足够的社会影响力。

她说不能以唱片的销量作为衡量音乐好坏的标准,那什么才是标准呢?显然要以她提出的所谓“审美观点”为标准。

她这个标准是形而上学的东西,自己恐怕也解释不清,究竟是怎么个标准。

外人无从判断,那就只能以她的判断为判断,最终她牢牢把持住了音乐圈的话语权,然后用以提携后辈,打压同行,成为了“乐霸”(乐坛一霸)。

这让我想起了姜昆之流,为了打倒郭德纲,推出了所谓“反三俗”,即庸俗、低俗、媚俗。

但这个所谓的三俗标准,也是形同“文字狱”般的东西,只要我看你不顺眼,什么都能往里装;只要你是自己人,说得再艳俗,也能把你摘干净。

我自己就听姜昆的相声,他的代表作《虎口脱险》有一段,众人解开裤腰带救人的桥段。

当时跟爸妈在一起听,听得面红耳赤,低俗得不能再低俗了,真要照“反三俗”的标准来看,这段相声都应该封杀掉,姜昆也要写个万字起步的检讨。

就像郭德纲说得那样:“一群很三俗的人反三俗,我不服。”

不光他不服,谁都不服。

“反三俗”跟那英的“审美观点”不过是一路货色,路线之争是假,审美之争也是假,最终都是话语权之争,门票之争,销量之争,利益之争。

为什么那英之流不能成事,为什么姜昆的“反三俗”无疾而终?不得人心罢了。

(责编: xuehui)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